朋友談到,大家長期關注的某個農村公益基地,雖然多年來搞了不少捐助活動,建立了省內較早的農家書屋,但本地義工隊伍一直沒有建立起來。當?shù)刂挥幸晃恢驹刚?,年紀已經很大,等老人家干不動了,這里的公益活動可能就會告一段落。捐的錢,吃了用了,搞了多年的公益,是不是就成為歷史陳跡了。
這種前景令人憂慮,但換個角度想,也無傷大局。在農村找志愿者本來就是很難的事情。在中西部地區(qū)尤其為難。但這些年沒有志愿者冒出來,不等于以后一定沒有。這個鄉(xiāng)出去的大學生,據(jù)了解有多人經常參加公益活動,放假期間也在老家開展公益活動。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有參與公益的。他們或多或少已經受到外地義工的影響,心里播下了公益的種子。這些種子總會發(fā)芽的。就一般村民而言,外地義工來也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而且?guī)淼幕臼钦娴臇|西,用個時髦的話說,傳遞的是正能量。
更重要的是,在農村的公益活動改變了城市中的許多人。以這個地方為例,當?shù)爻抢锏牧x工組織的成立,很直接地受到外地義工公益活動的影響。后來又出現(xiàn)了其他義工組織?;顒訉哟卧絹碓缴钊?。有些民間社團,雖然只是戶外、讀書等性質,但其行為也具備了越來越多的公益性。和外地的義工的深入交流,也影響到網(wǎng)民思維潛移默化的變化。觀察當?shù)卣搲?,也可發(fā)現(xiàn)許多耐人尋味的細節(jié)。當?shù)毓俜綄婊顒映趾荛_放的態(tài)度。該地的農家書屋雖未發(fā)揮很大作用,但農家書屋成為省內普惠政策,這家書屋是起了作用的。
類似的情況很多地方都有。西部某市,從民間到官方,公益意識都有很大的進步。以前外地義工捐贈物資,有村官說是給國家抹黑,有學校領導不敢接受圖書捐贈?,F(xiàn)在變化大多了,從團委到市政府,對公益活動都相當支持。
對農村的關注使不少城市人走到一起做公益,結識了不同圈層的朋友,學識有了進步,思想有了升華,生活有了方向。公益團隊建設和項目建設也有不少進展。許多人都有共同的感受,公益改變了我們自己。
可以認為,在農村做公益,最大的變化可能不是發(fā)生在農村,而是在城市。在義工、市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各方面的積極變化。助學助貧等活動主要是募捐,這是物質層面的。但最大的效益,可能是精神、意識層面的,包括我們義工自己,也包括部分官員,包括一般市民。人的意識改變了,行動就會改變。人改變了,積極的變化就會發(fā)生。義工、公益界相比農村的受助者,可以認為是更大的受惠者。義工多、公益意識深入人心的城市,自然也更和諧更溫暖。也可以說,相較于農村,城市是更大的受益者。公益活動的效益,是絕不可以簡單以捐錢捐物的多少計算的。
公益的核心在改變人。公益首先在改變義工自身。做義工的人多了,也就是改變的人多了。改變的人多了,就是在改變社會。做公益,值!
寫于麥田驛站 201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