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河水庫采風,有一組數(shù)據(jù)在我的腦海里,久久揮之不去。從1958年至1966年的八年間,共有68萬民工從荊門、江陵、鐘祥、當陽、潛江、沙洋等地趕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馴伏漳河這條陰晴多變的孽龍。施工高峰時期,13.3萬民工匯集在此,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僅憑一把鋤頭、一條扁擔、一輛推車,在鄂西北山區(qū)與江漢平原的交會地帶,筑起了4座攔河大壩及副壩、3條輸水明槽、3條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4座樞紐引水閘、1座水電站以及全長18千米的總干渠。
漳河工程歷史文化主題展覽館內,一幅又一幅陳舊的黑白照片,是一波緊接一波的視覺沖擊波。20世紀那種排山倒海的決絕,那種舍生忘死的豪邁,密集地沖撞著我們如今漸已麻木的心靈。有一幅照片上,一位頭裹白布、身著黑色對襟衫的老農,將一把鋤頭雙手遞給一個小姑娘。照片下方的文字寫道:荊門鹽池區(qū)象河公社同心大隊肖明福把自己在漳河工地用過的一把鋤頭交給女兒。
我在想,68萬民工中,有多少這樣巾幗不讓須眉的“鐵姑娘”?沒有確切的統(tǒng)計。但由她們書寫的感天動地的故事,卻比比皆是,流傳至今。
那個從父親手里接過鋤頭,也從父親那里接過責任、接過斗志的小女孩,當年只有14歲。由此,我想起了“花木蘭從軍”“穆桂英掛帥”等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新一代女性不僅繼承了延續(xù)人類文明的歷史使命,還史無前例地有了“移山倒海、重整河山”的現(xiàn)代擔當。所以,一代偉人說,婦女能頂半邊天!
這話不假。66年前,有一個名叫“呂明英”的女子,才22歲。她身為民兵副連長,告別了新婚丈夫,帶領60多名精壯勞力,從家鄉(xiāng)曾集鎮(zhèn)東方紅大隊出發(fā),走了兩天兩夜,來到了漳河工地。“這一干,就是4年沒回家?!眳蚊饔⒄驹谡褂[館前回憶,“剛來工地時,我們自帶糧食、衣被和勞動工具,每天早出晚歸,肩挑背扛,畜馱車推,到了晚上席地而睡。我啥都不怕,就怕老虎,因為一到晚上山里就有野獸叫。夜里睡覺,我只能把鋪蓋鋪在同來工地的親戚中間才得以安心;煮飯時總有壁虎蹦到大鍋里去,有時吃著飯都能困得睡著,碗掉在地上才把自己驚醒……”
提起建庫時的艱辛,呂明英記憶猶新,也深切懷念那段崢嶸歲月。大壩回填施工時,她把板車加高,將男子“二人一車運土200公斤”的紀錄遠遠地甩在了后頭,創(chuàng)造了女子“一人一車運土300公斤”的奇跡。有一次,呂明英拉著板車前進,一不留神車輪磕到了石頭,連人帶車翻了出去,被摔得鮮血直流,不省人事。醒來后,她順手抓起一把土灰,往傷口上一抹,止住血,爬起來,又去拉車運土。
我在漳河工程管理局的一部資料片上,看到呂明英當年鏖戰(zhàn)漳河的歷史鏡頭。年輕的呂明英左肩套著助力帶,雙手緊握板車的兩個木把,車斗上滿載著土石,土石上插著“呂明英戰(zhàn)斗組”的小紅旗。那木質的車輪與她的雙腳齊飛,那迎風招展的紅旗與勞動的笑臉一起飛揚。
由于貢獻突出,呂明英載譽滿滿。她先后參加了“全國婦女英模大會”“全國民兵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朱德委員長還親自獎授她一支半自動步槍、子彈100發(fā)。
沸騰的漳河工地上,從此豎起了“學呂明英、趕呂明英”的木牌子。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十里施工現(xiàn)場,王東新與兒子王華清的父子賽、周興秀與女兒謝新芳的母女賽、徐永柱與妹妹徐永春的兄妹賽、盧才新與妻子鄭中奎的夫妻賽……如雨后春筍,似萬箭齊發(fā)。而更多的姐妹在呂明英的感召下,誓做新時代的“花木蘭”,先后涌現(xiàn)出了鐵甲隊長胡玉珍、勞動模范李秀英等一大批女性先進模范人物。
在漳河水庫采風,我遇見文壇老友,荊門市文聯(lián)主席、詩人韓少君。他告訴我,他的母親劉玉蘭也是漳河水庫的第一批建設者。1958年,她還不滿16周歲,身材瘦小,卻身背沉重的行李和工具,夾在百十號民工隊伍的中間,從家鄉(xiāng)沙洋縣高陽鎮(zhèn)新賀村出發(fā),步行了100多里,來到漳河核心工程雞公尖大壩工地。從此挖土挑土,整整勞作了兩年。他的母親親歷了觀音寺塌橋事件,差點沒擠出人群、墜入河中。2022年,韓兄攜80高齡的老母親故地重游。老母親說:“我都不敢朝那個方向看,看一眼心都疼?!?/p>
那個方向,是漳河烈士陵園,埋葬著為建設漳河水庫而犧牲的200多位烈士的忠骨,其中有20多位是當年和劉玉蘭老人一起戰(zhàn)斗過的姐妹。青山不老,綠水長存。那天,劉玉蘭老人還對兒子韓少君說了一句深情的話:“我們受了那么多苦,修了漳河?,F(xiàn)在,你們可以享受了。”
不知從何時起,在漳河兩岸,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代有一小龍女居住在漳河之中,她美麗善良,經(jīng)常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后來,為使村民免受洪水之災,小龍女化身一道屏障,以身擋住了洪水。人們?yōu)榱思o念她,在漳河岸邊修建了龍女廟,每年都會舉行祭祀活動。
傳說寄予了先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隱含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歷史的長河流到今天,以呂明英為代表的新一代龍女,早已幫助我們實現(xiàn)了夢想。如今的漳河水庫是湖北省管最大的水庫,潤澤了江漢200萬畝良田,哺育著50萬荊門兒女。
離開漳河水庫時,多年不寫詩的我,學寫了一首小詩:八百里漳河/裝不下滿腔的惆悵/我在荊門/修一道心堤/掬起這水/為漳河的女人梳妝。
(楊中標,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水利作家協(xié)會理事。曾在《詩刊》《解放軍文藝》《小說月報?原創(chuàng)版》《廣西文學》《飛天》《青春》《紅豆》等刊發(fā)表文學作品。出版長篇小說《你竟敢如此年輕》《去天堂使壞》《青春是一條地下狗》3部,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光纖之路》1部。部分中短篇小說、詩歌被《中篇小說選刊》《詩選刊》及各種文學選本選載;入選《小說月報?原創(chuàng)版》2022年度佳作、甘肅省“農家書屋”重點圖書推薦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