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音樂的融合互通是由始以來的?!睹娦颉吩唬骸霸娬?,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贝思疵鞔_揭示了詩(文學)、樂(音樂)、舞(舞蹈)三位一體的內在聯(lián)系。且說文學和音樂,兩者后來一方面各自沿著自己的藝術路徑發(fā)展具有獨特魅力的審美屬性,一方面彼此不斷延續(xù)著具有時代性的相互影響與觸動,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多從激越的音聲中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唐詩的輝煌成就與唐樂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密切相關。到了當代,小說的“文”與“樂”相融呈現(xiàn)出更為豐富的時代性新質素,如莫言《檀香刑》從古歌長調、地方戲曲等民族民間音樂中汲取靈感與素材,余華、格非等將西洋古典音樂的修辭技巧融入文學寫作;而當下創(chuàng)作值得關注的是,青年作家班宇似乎對搖滾、爵士等流行音樂的情感與節(jié)奏格外敏感,其小說作品明顯呈現(xiàn)獲取此類音樂經驗的跨媒介指涉。
所謂跨媒介指涉,是指“一種表達媒介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也試圖模仿另一種媒介的表達優(yōu)勢或美學效果”。比如,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本質上是文學作品,但在結構上呈現(xiàn)大教堂般的空間形式,產生了造型藝術之美;中國古代的手卷式繪畫通過徐徐展開的形式,將時間流動的維度引入繪畫,別有綿延豐贍之蘊含。據此考查,班宇小說對音樂的跨媒介指涉具體而亮眼。
一是對搖滾式節(jié)奏的指涉。
班宇小說語言以短句為主,常常四字或五字成為一句,連續(xù)使用,短促勻速,明快且力量感十足,如“毫無防備,太陽高升,街上熱鬧,人們全都出來了,騎車或走”(《逍遙游》)、“她撇撇嘴,轉身走掉,我坐下來,目光平視。”(《雙河》)。連用的四字短語提供了穩(wěn)定的節(jié)拍,語言的律動與搖滾樂強勁、鮮明的節(jié)奏相契合,迅即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
往深層次說,節(jié)奏變化對應的是內在審美心理結構。搖滾音樂一般使用“主歌—副歌”模式,在主、副歌之間制造張力:情緒在主歌線看似平穩(wěn)的敘事下暗流涌動,隨著貝斯和鼓镲加入,情緒不斷堆積,直至在副歌階段達到高潮,于高亢、吶喊中進行酣暢淋漓的宣泄。這種節(jié)奏模式及其審美效果,在班宇的《盤錦豹子》中有著極為鮮明的體現(xiàn):故事開頭,“我”正在院里放小鞭,音色是“悶啞的,低沉的,脆亮的,空洞的”,這組語言三字一頓,猶如小炮聲的節(jié)奏,奠定了整篇小說較為低沉的情感基調。此后,孫旭庭歷經生活的種種打擊,“我”作為旁觀者只是平靜地敘述孫旭庭所經歷的一切,人物內心的真實感受因敘事視角的限制不露聲色,成為一股潛藏在文本里的暗流。小高潮出現(xiàn)在故事的中間部分——孫旭庭父親的葬禮上。在此之前,孫旭庭接連經歷工傷致殘、兒子頑劣、妻子離開等等打擊,又遭遇父親離世,可謂到了人生的低谷,壓抑至極。葬禮上,原本渾渾噩噩的孫旭庭在眾人一聲聲“豹子”的叫喊中砸出了驚天巨響。這聲巨響像一擊重鼓,將整篇小說的節(jié)奏推至高點,人物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孫旭庭的兒子孫旭東向天空長嚎一聲,哭得不省人事。人物發(fā)出的各種聲音組成了一段“交響”,相互激蕩,孫旭庭在聲音交錯形成的激昂節(jié)奏中也煥發(fā)出磅礴的生命力,獲得了重新開始的勇氣??墒乾F(xiàn)實依然艱難,孫旭庭再次碰壁后似乎“認命”了,回歸到平穩(wěn)的生活,故事回復到主歌的平穩(wěn)之中,情感節(jié)奏放緩。正當一切看似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時,厄運再次重演,敘事節(jié)奏再次緊張,小說進而達到高潮——副歌響起:追債的人找上門來,孫旭庭一改以往的溫和,雙眼通紅,奮力嘶喊,平靜敘事下日復一日的情緒暗涌噴薄而出,孫旭庭對人生的挫敗、沮喪乃至憤怒在此刻宣泄得淋漓盡致。
整篇小說如同一場搖滾樂的現(xiàn)場演奏會,受眾跟隨演唱(即小說的敘事)進入平緩的歌曲(敘事)主線索,但副歌的情緒(即主人公孫旭庭的情緒)在暗線中不斷積攢;到了特定節(jié)點,主、副歌的敘事開始交叉,受眾的情緒被充分調動,作品顯出強烈而豐富的審美效果。
二是與音樂結構的互文。
互文(intertext)主要指兩個及以上文本相互發(fā)生作用,共同作用于人們的審美感受。出于自覺為之,班宇的“小說敘事”擅長與“音樂結構”建立關系,或者將音樂的審美表達引入小說的主題表現(xiàn)。
以小說《飛鳥與地下》為例,作品整體上以爵士唱片《孟菲斯地下》(Memphis Underground)為結構密碼,以其四個曲名Chain Of Fools(愚人之鏈)、New Orleans(新月城)、Hold on,I'm Coming(堅持住,我來了)、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Brothers,Will You Meet Me(你們會遇見我嗎)構成小說的四個樂章,分別對應“我”的現(xiàn)實困境、兒時記憶、互相救贖與重獲新生。以唱片中四首單曲對應小說四個章節(jié),一方面讓音樂作品本身參與到小說敘事中——音樂引發(fā)的情緒情感直接作用于讀者的審美感受,另一方面也在結構上形成了“人生多重奏”的主題意旨。
在小說《歌隊》中,這種結構互文主要體現(xiàn)為對古希臘悲劇舞臺表現(xiàn)形式的借用,并完成對悲劇性命題的揭示?!陡桕牎返谋韺游谋局v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我”是小娜的追求者,陰差陽錯之下和小娜的前夫劉武以及劉武的現(xiàn)任女友趙明明一起度過了一個荒謬的夜晚。情節(jié)亦真亦幻,讓人摸不著頭腦。小說名出自古希臘悲劇中的重要組成形式——歌隊。歌隊與悲劇內容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與劇情關系密切但又不起直接作用。在出場過程中歌隊演員歌唱并舞蹈頌詩,是一種以群體為單位的表現(xiàn)藝術,可以由個體互相對話,也可以讓群體和主角對話,起到敘述情節(jié)、發(fā)表意見、建立氛圍、控制節(jié)奏等作用。這一形式直接喻示小說的內在結構:小娜是命運之戲的主角,“我”、劉武以及趙明明都是其身后的歌隊,我們之間的交往和對話拼湊出了小娜悲劇性的一生,暗示她最終走向滅亡的結局。
班宇在訪談中曾經提到:“現(xiàn)在跟小說爭奪眼球的是各種各樣的新媒體新形式,那么小說也應類似于全息的感受,要有色彩,有聲音,有一個籠罩著讀者的這樣一個氛圍感,也更能讓讀者身臨其境與時代產生共鳴。”可見,作家本人有著很清晰的意圖,就是希望讀者在閱讀小說的同時,有意識地聆聽故事中的音樂,代入音樂所營造的氛圍,感受互文融合的藝術效果。
三是音樂主題的構建。
在班宇的小說里,人物在情節(jié)之中隨時放聲歌唱,對流行音樂歌詞文本的引用穿插于敘事之間,流行音樂以及其背后所涉及的文化精神內涵,成為揭示人物生存狀態(tài)、探討人文精神價值的一把密匙。在《我年輕時的朋友》中,班宇筆下的“我”于年輕時不經意哼出的曲調——“你終將認識一個女友,在她面前,你不小心掉出一本米蘭·昆德拉”,看似主人公慣常的“貧嘴”,實則是對搖滾樂文化深刻理解的微妙引用,它源自杭蓋樂隊《一切正?!返母柙~片段,此歌詞剖析了平凡人在日?,嵥橹械拿悦Ec自我麻痹,以“一切正常”的表象掩蓋對生活的懷疑與無力改變的困境,與小說深層主題形成微妙的共鳴與互文,成為小說的另一層文本。
在班宇的另一力作《羽翅》中,主人公在連綿不絕的會議廢話中,思緒飄遠,腦海中回響的是憤怒的狗眼樂隊所演唱的《格瓦拉》:“我們在絕對安全的地方談論著這場革命,我們把手插口袋里前進著,我們只是一個酷愛他的觀眾。”此處,格瓦拉作為革命精神的象征,其形象與歌曲一同被嵌入文本,不僅映射出對某種現(xiàn)狀的不滿與對改變的渴望,也與小說中隱含的反叛與尋求突破的主題相互映照,構成了跨文本的對話與互釋。
在《緩步》里,班宇再次用音樂作為情感與敘事的橋梁,讓“我”與女兒木木共同哼唱披頭士兒歌《黃色潛水艇》,其歌詞構建的夢幻世界與主人公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對比不僅增添了文本的層次與深度,更在失序與混亂中注入了一抹溫情與希望,通過精心挑選的音樂及引用,班宇巧妙地構建了一個個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場,讀者在文字與旋律的交織中,能獲得更加立體而深刻的閱讀體驗。
班宇曾有作為職業(yè)樂評人的歲月,他撰寫的搖滾樂評論鮮明地展現(xiàn)了他對搖滾音樂背后的“搖滾精神”及其所拓展的文化空間的濃厚興趣,相較于技法和編曲的深入研究,他更側重于這一精神內核的探討。班宇走向文學以音樂為媒介,從音樂評論轉向小說創(chuàng)作后,那些跳動的音符仍然成為他寫作的恒久的底噪,余音繞梁,經久不散。從音樂到文字或者從文字到音樂,班宇透過具體媒介所要傳遞和思考的——那些從搖滾音樂中汲取的,自文字之中提煉和升華的,正是對社會生活的追溯與反思。
班宇小說從多個層面呈現(xiàn)的“文”與“樂”的交融,預示了新媒介時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跨媒介指涉的凸顯。此間,需要注意的是,文學的本體性會否受到沖擊?多種媒介藝術元素之間如何建立高效的“化學”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張貞,江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院長,江漢大學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羅佳,江漢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