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講學(xué)圖(局部)
陳軍先生的《宰予之言》(刊2024年10月9日《文匯報(bào) 筆會(huì)》)說:“宰予有言之先(依《論語》記寫先后),便給孔子一個(gè)特別的身體造型——晝寢?!辈缓蠈?shí)際。
“宰予晝寢”出自《公冶長第五》: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
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br >
而《八佾第三》已有宰我:
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弊勇勚?,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br >
此殆陳先生一時(shí)失察。然而瑕不掩瑜?!霸子璧呐涯媾c質(zhì)疑”“使孔子更真實(shí)更可愛更見思想深度,恰恰證明了孔子作為教育家的偉大”。誠然如是。
《論語》記宰予/我,我僅收羅得五條。陳先生文中所引三條,加前文已引的《八佾》外,僅多出《先進(jìn)第十一》: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
此章未標(biāo)“子曰”,所以不知此評述,是夫子為之抑或孔門弟子自評。雖有此缺憾,然后人頗重此章。其中所提到十人,后世稱為“孔門十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后人稱為“孔門四科”。宰予與子貢同為“言語”“科代表”。以佛經(jīng)比之,可曰“宰我言語第一”。
同為言語科之頭領(lǐng),觀夫子評子貢者,“可也”“可與言詩已”;曰其“器”亦以“瑚璉”許之;即否之,亦曰“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夫我則不暇”,何其溫良。對讀有關(guān)宰予言論之四條,夫子與宰予無贊唯斥。其不同如斯,何其然?夫子于弟子亦“愛相殺”乎?否。
子禽問夫子“聞?wù)薄扒笾??與之?”,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今于宰我,余亦可說:“夫子之斥也、責(zé)也、罵也,異于人也!”
子貢有不解夫子處,然深服夫子、敬夫子,故多能為夫子周旋、轉(zhuǎn)圜,如上所述子禽之問可見。子貢求教所問,“問君子”“問仁”,問“孔文子何以謂之文”“問政”“問友”“問士”,問“君子之惡”……此所共關(guān)者,“修齊治平”也。
其真惑而疑夫子者唯“夫子為衛(wèi)君”乎?然看他問以“伯夷叔齊怨否”,何其委婉?得夫子“求仁得仁”,即解夫子意,何其敏捷?其后“天縱之將圣”之答,“沽哉”之問,夫子之心借其而露者多矣。
子貢之敬夫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宰我者不同。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此非夫子責(zé)宰我,實(shí)乃教之。夫子愛周禮,宰我未為之隱?!洞呵铩饭P法有“為尊者諱,為賢者隱”。夫子此處乃教宰我也?!盀樽鹫咧M,為賢者隱”不必僅為尊者、賢者“隱”與“諱”也。尊者、賢者,位高權(quán)重,如欲“治平”能無所關(guān)乎?且如夫子《春秋》,其所隱所諱,后世何事不見?吾與此知“不說”“不諫”“不咎”,乃教之為政。
宰我問喪,陳文載其半,現(xiàn)補(bǔ)全: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已可矣?!弊釉唬骸笆撤虻荆路蝈\,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痹孜页?。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陽貨第十七》)
此章夫子真動(dòng)怒。宰我出,而后夫子言其理,怒其“安”之答,不愿再教之也。宰我此處所問不有其理乎?夫子所答不有其理乎?
金克木先生說:“我們的辯論是‘不得已’才進(jìn)行的,而且往往是一面之詞,或者是沒有結(jié)果?!保ā督鹂四炯硭摹o文探影·試破文化之謎》)《論語》這章,尚且保留了“辯論”的味道。金先生又曰:“不是朋友,還能辯論?辯論雙方是平等的?!保ā督鹂四炯硭摹の幕C疑·愛是不存在的》)。夫子師也,宰我弟子也,宰我敢與師“辯”,可見師徒日常即平等相待,此不待讀“侍坐”章而可知也。不然若小學(xué)課文《不懂就要問》所言,宰我有膽發(fā)此問乎?然則,夫子何以怒?
夫子啟之“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宰我應(yīng)曰“安”。此答非理,乃“言語”之道,故夫子怒。宰我于此問,安與未安且不論。于夫子之意,宰我亦不明乎?明乎夫子之意,而強(qiáng)曰安,徒為辯之勝非求理之當(dāng),故夫子怒之。
《公冶長第五》“宰我晝寢”與“聽其言觀其行”合為一章。常解為“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亦是夫子為宰我晝寢而發(fā),朱熹《四書集注》亦如是解。然此解不妥。若如此,則夫子之惡“巧言令色”(《學(xué)而第一》《公冶長第五》)不成虛言?若夫子此前真“聽其言而信其行”,則“人焉不廋哉”?
《四書集注》注曰:“胡氏曰:‘子曰’疑衍文,不然,則非一日之言也?!睍儗嬕皇?,與“言”“行”何干?罵之不類。故一見此注,我頗信非一日所言。然終不知“聽其言觀其行”為何日所言,或曰終不知當(dāng)置此章于何處。
讀陳先生的《宰予之言》,讓我興致又起,重新閱讀《論語》,搜羅宰我相關(guān)言論。不想,僅僅五則,如此之少,出我意料。卻也減少了排比安置“聽其言觀其行”的難度。
夫子不知宰我“安”之答乃強(qiáng)辯乎?知其“強(qiáng)辯”能無再言乎?此其一。其二,“安”之答,不正宰我之“言”乎?若宰我之“行”如此,有此等不孝,宰我安能位列十哲、安居“言語第一”?故夫子“觀其言”,正如“鄉(xiāng)人皆好之”“不如賢者好之,不賢者惡之”。觀人不以其言,正夫子一貫之事也。
移“聽其言觀其行”于“問喪”章后,再讀之,夫子“觀其行”則非是責(zé)宰我,實(shí)乃護(h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