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張熙 劉一儒 李亞茹
余音悠遠的古琴、滄桑樸拙的塤、嘈嘈切切的琵琶、空靈飄逸的排簫……當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流淌而出,為這個中秋增添無盡的國風雅韻。9月15日下午,武漢“社科講壇”《國風雅韻伴書香——民族樂器講演會》在東西湖區(qū)圖書館舉行。
260余名市民在裊裊國樂中放松身心,享受音樂,享受生活,開啟一場花好月圓的中秋之旅。
傳統(tǒng)音樂起源于勞動生活
湖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湖北省笛子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武漢音樂家協會理事農新瑜作為主講人,首先為觀眾們進行有關中國古代音樂、中國民族樂器的講解和介紹。從古代音樂的“八音”、常見的“吹拉彈打”民族樂器,到各類中國民族樂器的歷史源流、發(fā)展變化和性能特點,再到如何欣賞音樂、學習樂器,以及學習音樂的好處等,農新瑜為市民展示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悠久歷史,幫助市民更好地理解和享受民族音樂。
農新瑜介紹,傳統(tǒng)音樂起源于勞動生活,伴隨社會發(fā)展逐步完善。欣賞中國傳統(tǒng)音樂時,可以從旋律、音色、節(jié)奏、意境、文化內涵等方面,感受音樂的線條起伏、即興之妙,感受豐富的哲學思想。
現場演奏《百鳥朝鳳》《月光下的鳳尾竹》等十多首樂曲,呈現視聽盛宴
在農新瑜的導聆下,中國音協排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呂濤、中國陶笛藝術研究所副所長齊高峰、武漢音協高校笛簫聯誼會秘書長張星、黃鶴樓藝術團專業(yè)演奏員王曉鳳,以及來自漢陽區(qū)的十余位小演員等,為市民帶來各類民族樂器曲目十余首。
音樂會在竹笛曲《妝臺秋思》中開始。該曲目演奏使用的長笛由農新瑜自己制作而成,具有更強的表演張力。隨后古琴與塤合奏《陽關三疊》、洞簫《憶江南》,賦有荊楚特色的排簫、琵琶與編鐘合奏《黃鳥》,陶笛《女兒情》、笛子合奏《十五的月亮》《前進路上》、排簫《遠風》、琵琶《十面埋伏》、管子《鴻雁》等依次演奏?;顒釉跓崆闅g快的嗩吶曲《百鳥朝鳳》中達到高潮,在悠揚的葫蘆絲合奏《月光下的鳳尾竹》中落下帷幕,為市民帶來一場國風雅韻的視聽盛宴。
活動現場,許多聽眾跟隨樂曲的節(jié)奏打著節(jié)拍,參與互動的小朋友們熱情高漲,共同度過一個美好的中秋假期的下午。
中秋賞樂一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紅樓夢》中寫到,每逢中秋佳節(jié),“街坊上家家簫管,戶戶弦歌,當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北敬蚊褡鍢菲髦v演會,旨在通過慶祝傳統(tǒng)中秋佳節(jié),提高公眾對民族音樂的認知度和興趣,傳承和弘揚深厚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市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本次活動由武漢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武漢圖書館主辦,武漢音樂家協會、武漢市東西湖區(qū)圖書館承辦,武漢教育電視臺協辦,并得到共青團武漢市委員會的大力支持。活動由國家一級歌唱演員、男高音歌唱家、武漢音協副秘書長余偉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