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晚清名臣、文臣,卻因軍功而封侯。這在有清一代,唯此一例。曾國藩一生功業(yè),多有評說。自1860年任兩江總督,后在1870年自直隸總督回任直至1872年病逝,曾國藩在南京三進兩出,大致僅有六載時光,但他在南京留下的痕跡,卻不能說不深。
一
南京出現(xiàn)在曾國藩文墨中的較早記錄大致在1849年。當時,在京二十余載的文友梅曾亮告歸南京,他作《送梅伯言歸金陵三首》。
再次和南京發(fā)生聯(lián)系就是率湘軍圍困南京之時了。眾所周知,當時的南京是太平天國的中心,天京的當家人是洪秀全。1860年4月,曾國藩加兵部尚書銜,署兩江總督。兩個月后,他被實授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江南軍務(wù)。
1864年初,湘軍攻克鐘山,合圍南京。陰歷6月16日,湘軍攻破南京。湘軍攻入南京之時,曾國藩幕僚趙烈文在日記中有如此描述:“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余刀,數(shù)十刀”。太平軍和湘軍在城中放火,“街巷要道,賊均延燒,塞斷官兵”,湘軍搶劫各個王府后放火燒毀,據(jù)曾國藩統(tǒng)計,“各王殿府館自焚者十之三,被焚者十之七”,南京城頓成瓦礫場。曾國藩趕到南京之時,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斷壁殘垣,一片廢墟。
慮事周密的曾國藩在8月即提出裁撤湘軍25000人,獲得批準。這一時期,應(yīng)該是曾國藩一生的高光輝煌時刻。天京陷落,清廷褒獎曾國藩:欽差大臣、協(xié)辦大學士、兩江總督。
曾國藩建金陵書局于冶城山,這一行為讓不久后的南京重新成為當時江南地區(qū)乃至全國的人文重地,不少專家學者紛紛投入書局校勘工作中。有人歌詠其事:落花碧草冶城東,丞相車來訪侍中。漢代經(jīng)生都老去,春光寂寂日華宮。
曾國藩除了命趙烈文主持修建秦淮河工作,還鼓勵各行各業(yè)主動恢復生產(chǎn)經(jīng)營,尤其是對秦淮河兩岸的各類商鋪三年免稅,吸引大量商人加入南京的城市建設(shè)。江寧府知府涂宗瀛反對曾國藩“修復秦淮河坊、開放煙花場所”,他擔心“恐將滋事”。但曾國藩卻說:我曾親自去秦淮河泛舟游玩一夜,同路的鐘山書院山長李小湖就是見證人,你的擔憂并沒有發(fā)生,“聞歌舞之聲,初無滋擾之事,且養(yǎng)活細民不少,似可毋庸禁止矣”。
1864年冬,南京恢復廢棄已久的鄉(xiāng)試。忽報江南春榜發(fā),上元甲子喜中興。太平天國占領(lǐng)南京后,鄉(xiāng)試自然被迫中止,江蘇、安徽學子仕途受阻。曾國藩在寫給曾國荃的信中說:“兩主考差囊各三桿外,戶部例發(fā)途費五百亦在此支領(lǐng),一切均從其厚。”三桿,就是3000兩銀子。除了獎勵主考,中考舉子,每人也發(fā)放30兩銀子。這樣的待遇,怎不令人大喜過望?
南京收復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恰逢曾國藩夫人50周歲,多人前來賀喜祝壽。但,曾國藩對送來的賀禮,有的收下,有的拒絕。夫人生日過后,又是他的小兒子曾紀鴻結(jié)婚。曾國藩說,“外間無一客。衙門辦喜事,似較家鄉(xiāng)稍簡易也。”曾國藩的修養(yǎng)慎獨功夫與自我約束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1865年初,曾國藩選漢唐以來名臣奏疏17篇,編輯而成《鳴原堂論文》。他又主持修葺鐘山、尊經(jīng)兩書院,收養(yǎng)八百孤寒子弟,從自己養(yǎng)廉銀中捐款課獎。此年5月26日,曾國藩交卸兩江總督督篆,奔赴北方剿捻。兩江總督由李鴻章署理?!敖贇v紅羊失五車,濃香班馬選梨初。欲將節(jié)義風天下,先刻船山百卷書。”此年6月,曾國藩主持整理《王船山遺書》完稿,共320卷,交由金陵書局出版。
屈指算來,曾國藩首次署理、實授兩江總督總計有五載又一月有余,而他實際上在南京僅僅不足一年時間就又匆匆北上了。
1865年6月18日,曾國藩離開南京,北上剿捻,但,最終失敗。李鴻章接手繼任,曾國藩回任兩江總督,時在同治五年十月。曾國藩這一次離開兩江總督府衙,大致有一年半左右時間。這也是曾國藩第一次回任兩江總督。
二
1867年冬,曾國藩做《金陵軍營官紳昭忠祠堂記》,總結(jié)撫恤平定太平天國的成敗得失,詳述洪秀全起事之后的整個過程,大局在胸,并不特別突出自己的豐功偉績,尤其提到向榮、琦善、托明阿、德興阿、吉爾杭阿、都興阿、和春、張國樑、張玉良、馮子材等人,“擲千百性命,以爭尺寸之土”,曾國藩并不刻意貶低他人,大事周章,細說湘軍功勞,他只是說,“厥后,楚軍圍金陵,兩載而告克。非前者果拙而后者果工也,時未可為,則圣哲亦終無成;時可為,則事半而功倍也。皆天也。”言簡意賅,巧妙而不失雅量風致,高屋建瓴,文章高手。
1868年8月4日,曾國藩動筆寫《金陵湘軍陸師昭忠祠記》,此記別具一格,多是以湘軍將士的口述來生動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殘酷與士卒的忠勇。首先是曾國荃的敘述,提到江寧鎮(zhèn)、三汊河、大勝關(guān)、雨花臺、九洑洲、中關(guān)、下關(guān)、江東橋、上方門、高橋門、七甕橋、土山、方山、博望鎮(zhèn)、中和橋、秣陵關(guān)、解溪、隆都、湖墅、天保城、朝陽門、鐘阜門、神策門、龍膊等地名。彭毓橘、劉連捷、朱南桂也都分別言說,較為簡略,其中有“百里內(nèi)外,白骨相望,時聞私祭夜泣之聲,天下之至慘也”這樣的句子。
1869年2月22日至25日,曾國藩有《江寧府學記》,這一文章到次年春夏才完成。曾國藩先說緣起,“同治四年,今相國合肥李公鴻章改建江寧府學,作孔子廟于冶城山,正殿門廡,規(guī)制粗備。六年,國藩重至金陵,明年,菏澤馬公新貽繼督兩江,賡續(xù)成之。鑿泮池,建崇圣祠、尊尊經(jīng)閣及學官之廨宇,八年七月工竣。”曾國藩希望這一機構(gòu)的建立,能夠促成“人文彬蔚鳴盛東南”的繁榮局面。
“戴白垂髫奈我何,殷勤拜謝受恩多。南人唱盡驪駒曲,還借梨園一部歌?!?868年,曾國藩改任直隸總督。此年秋,曾國藩北上京師,此前,他已經(jīng)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其仕途達到頂峰。曾國藩離開南京,百姓焚香送行,搭臺唱戲,曾國藩作揖告別,自南京水西門下車,步行登舟,遠赴京津。
曾國藩在攻陷南京后就有激流勇退卸甲歸田之念,而朝廷不允。曾國藩離開南京之時,他的弟弟曾國璜特意自湖南趕來,為哥哥送行。曾國璜在兩江總督衙門盤桓一月,弟兄兩人抵足而眠,緬懷過往。曾國璜送曾國藩到揚州后才彼此分手溯江而上回返三湘。曾國璜臨別之前,把自己身上穿的火狐馬褂脫下來送給哥哥。他擔心大哥拒絕,就讓自己的侄子在自己離開后再轉(zhuǎn)交。曾國藩為此而大為感慨,頗為不安。時值隆冬時節(jié),自己有貂褂、猞猁馬褂,弟弟回鄉(xiāng)路遙,天寒地凍,江上風急,身薄衣單,可怎么辦呢?
此次曾國藩自江淮回返南京履職,大致有兩年時間。
三
1870年,發(fā)生天津教案,震驚中外。曾國藩前往辦理,費盡心機。但,交涉結(jié)果,朝廷及社會輿論均不滿意。曾國藩背負罵名,病情加重。李鴻章又前來替老師收拾殘局,天津教案于九月正式議結(jié)。此時,適逢南京發(fā)生刺馬案,曾國藩調(diào)離直隸總督,再次回任兩江。
離開南京兩年的曾國藩告別津門,再回江南,情緒之黯然,不難想象。刺馬案撲朔迷離,拖了半年之久,方才結(jié)案。參與審理此案的,還有欽差大臣鄭敦謹,有漕運總督張之萬,有江寧將軍魁玉,規(guī)格之高,人員之眾,令人咋舌。整個辦案過程,曾國藩基本沉默,嚴格程序,集體決策,不多表態(tài)。
1872年3月12日,同年十一年二月初四,曾國藩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發(fā)腳麻,曾紀澤扶掖回返書房,端坐三刻逝世。此前七日,曾國藩曾出三山門到勞勞亭送南海蘇賡堂,在此小憩,就出現(xiàn)手顫足麻,口不能言,被攙扶而歸。朱孔彰有絕句說此事:南海蘇公有典型,當年惜別柳條清。白門父老談遺事,猶自傷心送客亭。
江干父老千行淚,不減春潮兩岸痕。曾國藩之死,百姓巷哭,繪像祀之。朝廷聞訊,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號“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各省建立專祠。
曾國藩最后一次回任兩江總督,不足兩年,走向生命終點。
南京所建曾國藩專祠,在清涼山南。“丞相祠堂何處尋?清涼山近石城陰。江南春色依然在,芳草階前綠又深?!痹鴩籼寐纷螅邱R新貽祠堂。曾幾何時,曾國藩為馬新貽送葬,徒行執(zhí)紼,步履穩(wěn)健。除了曾公祠,在旱西門外,為曾國藩還建有大功坊,題額是“民不能忘”。
曾國藩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shù),他和李鴻章主持的江南制造局不僅是一大型近代機器企業(yè),也是一傳播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中心。曾國藩接受徐壽等人建議,于同治五年設(shè)翻譯館,該館先后翻譯出版西方近代科技等方面書籍數(shù)百十種,“泰西聲、光、化、電、營陣、軍械各種實學,遂以大明,此為歐西文明輸入中國之溢觴”。江南制造總局還附設(shè)有機械學校,原叫畫圖房,后改稱工藝學堂。曾國藩接受容閎建議,派幼童到美國留學,開中國公費向國外派遣留學生之先河。
堪稱曾國藩嫡傳弟子的李鴻章說: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筑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nèi)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一向被認為與曾國藩結(jié)怨甚深的左宗棠如此評價曾國藩: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席帽黃塵似昔時,青云得路我遲遲。清涼山下騎驢過,一度槐花一拜祠。”曾國荃就任兩江總督是1884年到1890年,前后六年,兄弟兩人實際任職時間差不多,曾國荃的祠堂在南京九條巷如今鐘英中學院內(nèi)。他們的弟弟曾國葆也死在南京,也曾有祠堂。一家三兄弟,都死在南京,也并不多見吧。
特約撰稿王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