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縣高考理科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畢業(yè)后曾在廣州外企當白領(lǐng),后因工作不如意,加之老父親重病,辭職回鄉(xiāng)到小區(qū)里干起了普通保安,月薪2000元……這是長沙人張曉勇十幾年來的人生軌跡,也是近日網(wǎng)上網(wǎng)下炒得火熱的一則新聞。很有些人覺得不可思議,為此唏噓不已,慨嘆他時運不濟、明珠暗投云云。
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已經(jīng)漸漸遠去,名校招牌固然金光閃閃,但并非行走社會的丹書鐵券。一頂狀元光環(huán)、一紙名校文憑,只能代表某段過往、說明某方面成績,跟一個人未來的所作所為和生活際遇談不上絕對相關(guān),更沒有什么非此不可的模式可言。放眼現(xiàn)實,無論中外,名校畢業(yè)生從事的行當可謂五花八門,找不到工作者也大有人在。清華高材生當CEO也好,當保安也好,著實沒什么可大驚小怪。
更重要的是,張曉勇做保安,是一種主動選擇,相較看客們?yōu)椤爸蹬c不值”爭論得臉紅脖子粗,他本人倒表現(xiàn)得相當坦然,稱自己不是懷才不遇,只是安于現(xiàn)狀罷了?!鞍灿诂F(xiàn)狀”這四個字,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都會選,但同樣應(yīng)當對此表示尊重,沒有理由指手畫腳、說長道短。幾年來,張曉勇認真做事、床前盡孝、娶妻生子,這樣平靜而踏實的日子,豈是外人能評判“不值得”,或者“不幸?!蹦??
從“北大才子賣豬肉”,到“清華才子當保安”,這些年,所謂名校畢業(yè)生落魄的故事每每成為焦點,話里話外無非暗含著如此價值判斷:那就是一個人成功與否,只能用金錢、地位、名氣等尺子來衡量。似乎小販、保安這樣的職業(yè),因為收入有限,所以矮人半截;但凡沒有找到一份體面風光的工作,那就一律是“打工的”。大家都抨擊階層固化,但類似的身份歧視、職業(yè)歧視卻又根深蒂固、無所不在,不能不發(fā)人深省。三百六十行,行行不能缺,收入雖有高低之別,職業(yè)卻無貴賤之分,這本是最樸素的道理。只要勤勤懇懇、自食其力,就很光榮,就應(yīng)該享有體面勞動、尊嚴生活,這其實應(yīng)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本源。多些人放下虛浮面子和有色眼鏡,尊重別人的選擇,也不那么狹隘地定義成功、追捧成功,那時,“張曉勇們”就不會再引起莫名驚詫,整個社會也更理性更寬容。(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