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關于閱讀的話題。
前天下午,作為《習近平講故事》的作者之一,評論君受邀參加了一個讀書會,跟大家一起分享了編輯出版這本書的一些幕后故事和學習心得。那天剛好下大雨,還是個周末,主辦方剛開始還擔心會不會冷場,令人意外的是,現場座無虛席。哪怕犧牲周末時間,哪怕冒著大雨,甚至輾轉好幾趟地鐵,也要來參加讀書會,我想,這得益于總書記的思想和表達,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閱讀的魅力。
這些年,付費閱讀時興了起來。雖說,“閱讀是一種在場”,自己閱讀過、思考過,才能真正沉淀下“別人永遠拿不走的東西”;雖說,靠別人把書讀薄,是無法獲得真正的閱讀體驗,但有這么龐大的用戶,還催生了那么多的項目,多少說明,這個社會,愿意讀書、喜歡讀書的人,還是多數。
那么,閱讀到底會給人帶來什么?
一位畫家的話或許可以作為解答:讀書有兩個作用,一是讓我自以為非,一是讓我有一間自己的房子,有內心的生活。還有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家,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閱讀實際上會給人以兩種收獲,一種是通過讀書,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另一種是通過讀書觸發(fā)反思,知道自己本來就有的東西,并激活它。話雖不同,卻殊途同歸,讀書實際上會給人帶來兩種東西:一個知識,一個是智慧。
知識為什么重要?原因就在于,努力往往能夠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但知識卻能讓我們理解每一項選擇的意義。智慧為什么重要?因為,智慧還能進一步讓人知道,哪一項選擇是真正符合內心的,從心而行,才能步履堅定,這樣的人生,也才能無悔的。
跟知識、智慧同樣重要的,是精神的成長。而讀書,正是拓寬靈魂的廣度和寬度的最佳途徑。一個人的精神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從這個角度而言,書籍并非是裝點門面的飾品,而是精神的營養(yǎng)品。正如埃及著名作家阿巴斯·阿卡德在《我為什么喜歡讀書》中所說的:“閱讀——而不是別的,可以給我比一個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為他從生命的深處增加了生命,盡管它并不能在時間上延長它。”
精神的成長,或許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就像撒在湯里的鹽,不僅不可或缺,也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有句話說得好,“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p>
一個例子就是,這些年,兩季《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驚艷了無數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為。令人動容的,并不僅僅是武亦姝2000多首詩詞記憶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為以外賣小哥身份成功逆襲的不凡,更是因為他們身上散發(fā)的那種“閑看花開花落,漫隨云卷云舒”的從容淡定。這樣一份獨特的氣質,這樣一種內心的豐沛,正源于閱讀的滋養(yǎng)。
也有人擔心,讀書太多,會不會脫離生活,成為“書呆子”。其實,讀書并不是要逃離這個世界,而是要讓人擁有平視世界的眼睛,閱讀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茨威格所說的,“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著無數心靈的眼睛。”一個會讀書、善讀書的人,心中本應該懷揣的,就是生活,而不是相反。
既塑造豐盈的內心,又給人以豐富的生活,這恐怕便是閱讀之于人生的獨特意義。
這正是:翰墨中有甘霖,書香可潤人心。(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陳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