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0點左右,和本報20年公益助學活動有著深厚淵源的84歲祝婆婆(化名)送來助學款4000元。因為長期關注本報,是系列公益活動的強力支持者之一,祝婆婆和多位公益記者都很熟悉,但至今沒人能夠問出她的真名,最后,大家一致叫她“祝婆婆”。
天氣雖熱,婆婆看起來瘦弱的身體,走起路來卻相當穩(wěn)健,講起話聲音抑揚頓挫,高興時捂起嘴笑得像個孩子,整個人看起來只有60多歲。
祝婆婆退休多年,最大的愛好就是讀報,每天早上都會從臺北路的家步行到長江日報的讀報欄看報。多年來,只要看到報紙上和孩子有關的各種公益活動的消息,只要人在武漢,只要條件允許,她都會趕到報社捐款,尤其對“幫貧困大學生交學費”特別關注。至今,粗略計算,婆婆總共已捐出6萬多元。
“看到孩子們有病沒錢治,沒錢上不了學,我心里就過不得,尤其不愿意看到孩子交不起學費。”婆婆說,她家里兄弟姐妹8人,經(jīng)濟條件并不寬裕,但除了對做人的品格方面嚴格要求,父親對他們的學習也從不松懈。“因為家里孩子太多,學習用品很多都是父親從二手店里淘來的。”
經(jīng)過艱苦的求學經(jīng)歷,出身貧困家庭的祝婆婆,成為了一名汽車工程師。她說:“學習改變了我的一生,我也相信,學習能夠改變現(xiàn)在孩子們的一生。”婆婆說,自己能力有限,但哪怕幾百元幾千元的微薄之力,也希望能對孩子們上學起到一些作用。
祝婆婆喜歡打羽毛球、踢毽子,現(xiàn)在還偶爾跟球友打上1個小時的羽毛球,隨后再踢1個小時的毽子。祝婆婆說,她身體健康,總結三條:一是心情好,無論遇到什么事情,從不往心里去;二是適當運動;三是熱心公益。
本報“幫貧困大學生交學費”慈善公益活動20年報道引發(fā)巨大反響,兩天內,不斷有愛心人士和企業(yè)伸出援手,也有即將入學的貧困大學生向我們求助。咨詢電話:82438380(武漢晚報),85499902(市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
記者陳玲 實習生程家琪 馮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