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解放74周年之際,我市黨史專家在黨史文獻中發(fā)現(xiàn)了毛澤東主席的7封電報手稿。它們顯示:在1949年2月至5月間,毛主席以中央軍委名義起草發(fā)出了7封電報,直接指揮部署了解放武漢的軍事行動。
4封電報指示四野先遣兵團直逼武漢外圍
1949年初,隨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所組成的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結束,國民黨政府釋放“和平談判”信號。毛主席為迅速結束戰(zhàn)爭,實現(xiàn)和平,于1月14日以中共中央主席名義發(fā)表關于時局的聲明,提出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
和談在即,毛主席就大軍南下作出具體部署,指出“立腳點應放在談判破裂用戰(zhàn)斗方法渡江上面”,派出由第四野戰(zhàn)軍組成的先遣兵團準備渡江事宜,明確其首要任務是鉗制白崇禧部,使其不能向東增援妨礙我中野、華野渡江。
第一封電報:
四月上旬你們開始渡江行動,使武漢方面之敵不敢輕動
(一九四九年二月九日)
致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并告東北野戰(zhàn)軍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
林羅軍決在平津地區(qū)休整至三月底為止?!脑律涎銈冮_始渡江行動時,林、羅即由鐵路先運兩個軍至三個軍共約十二萬至十八萬人直達信陽,奪取信陽、孝感之線,威脅漢口,使武漢方面之敵不敢輕動。林羅主力,亦于該時步行南下。
(該電文不全,為部分片段,由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出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
第二封電報:
東北野戰(zhàn)軍先出兩個軍迫近漢口鉗制白崇禧部
(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二日)
林羅聶,并告劉陳鄧,華東局,中原局,華北局:
為配合華東中原兩野戰(zhàn)軍三月半出動,三月底渡江之行動,決定林羅先出兩個軍約十二萬人左右,于三月二十日以前到達郾城、信陽間地區(qū),于三月底奪信陽、武勝關,四月十五日以前奪取花園、孝感地區(qū),迫近漢口,休整待命,鉗制白崇禧部不敢向南京增援,以利劉陳鄧奪取南京。為執(zhí)行上述任務,該兩軍應于二月十八日以前完成出發(fā)準備,二月十九日由平津線出發(fā)。請饒漱石鄧子恢二同志于電到三日內將濟南經(jīng)徐州、鄭州至郾城的鐵路運輸能力計算電告,是否可以運十二萬人及附屬裝備按時到達郾城,以備決定該兩軍全部步行至濟南車運,或者以一部車運先到,另部取道大名、鄭州步行后到(由平津線經(jīng)大名到信陽約九百余公里,連休息時間在內三月底可到)。
1949年2月12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關于東北野戰(zhàn)軍先出兩個軍迫近漢口鉗制白崇禧部給東北野戰(zhàn)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和華北軍區(qū)司令員聶榮臻的電報手稿(節(jié)選)。長江日報記者 胡冬冬 翻拍
第三封電報:
第四野戰(zhàn)軍主力應于四月一日前完成出發(fā)準備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七日)
林羅劉:
(一)華野中野兩軍決于四月十日渡江,向著湖口、蕪湖、南京、鎮(zhèn)江、上海之線及其以南地區(qū)國民黨軍六十個師舉行攻擊。(二)東野所負攻擊武漢及湘鄂贛三省國民黨軍之任務業(yè)已確定,你們的兩個軍亦早于丑有出發(fā),你們主力應于四月一日以前完成出發(fā)準備,于四月一日至四月十五日的半個月內,全軍出發(fā)完畢,爭取于五月三十一日全軍到達南陽、信陽、固始之線及其以南地區(qū),完成兵力展開任務。請你們按此時間標準,規(guī)定全軍出發(fā)準備工作及出發(fā)計劃報告我們。(三)關于行進路上糧草的準備及供應,你們應即與華北局及中原局協(xié)商確定,以免遲誤。
1949年3月17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關于第四野戰(zhàn)軍主力應于四月一日前完成出發(fā)準備給第四野戰(zhàn)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和參謀長劉亞樓的電報手稿(節(jié)選)。長江日報記者 胡冬冬 翻拍
第四封電報:
第四野戰(zhàn)軍先頭兩個軍的任務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日)
蕭陳解潘,劉鄧李并告林羅劉:
東野先頭兩個軍的任務,是協(xié)同桐柏、江漢、鄂豫三軍區(qū)力量鉗制白崇禧部,使白部不能向東增援妨礙我中野、華野之渡江。因此決定:(一)蕭陳解潘所部應即依照劉鄧皓辰電改變部署,不要繞道太遠,而要直迫信陽,沿鐵路分兩路并行南下,直接威脅并打擊白部,并力求迅速行進。(二)蕭陳解潘受劉鄧指揮,一切依劉鄧意旨行動。
1949年3月20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關于第四野戰(zhàn)軍先頭兩個軍的任務給第四野戰(zhàn)軍第十二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第一副司令員陳伯鈞、參謀長解方和副參謀長潘朔端等的電報手稿(節(jié)選)。長江日報記者 胡冬冬 翻拍
在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下,4月初,第四野戰(zhàn)軍先遣兵團由司令員蕭勁光率領,解放信陽,逼近武漢外圍。在此期間,桐柏軍區(qū)與江漢軍區(qū)聯(lián)合發(fā)起了花園戰(zhàn)役,解放了孝感縣花園鎮(zhèn),打開了武漢的北大門,使武漢敵軍處于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
遵守雙方和談期間商定意見,“暫不進占”
1949年4月1日,國共兩黨代表張治中、周恩來等在北平開始和平談判。在談判過程中,毛主席指揮部署我軍軍事行動遵守雙方商定意見。
第五封電報:
對桂系應根據(jù)聯(lián)桂反蔣方針采取具體步驟
(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
蕭陳唐解潘,并劉李張,中原局,鄧饒陳:
(一)我們已和白崇禧代表劉仲容商定,黃岡、陽邏、倉子埠、黃陂、花園、孝感、漢川、蔡甸、黃陵磯之線及其以南地區(qū)我軍暫不進占,使武漢不感震動,大商巨紳不致逃跑,將來我軍進占該線及武漢地區(qū)時用和平接收辦法,免遭破壞。此點望蕭陳通知所屬,望中原局通知桐柏江漢鄂豫三區(qū)一體照辦。其余宜昌至武穴線上長江北岸要地,凡我軍已占者照舊,凡我軍未占者一律暫不進占,以利和平接收。蕭陳并可設法與花園方面白部負責人作試探性的聯(lián)絡,并以情況電告。(二)李宗仁代表黃啟漢昨江日由北平返南京,除傳達上項意旨外,并傳達我方允許安慶方面桂軍向南京或向武漢撤退。請劉李張即作準其撤退之部署,并令前線派人與守軍試行聯(lián)絡。(三)總之,我方對桂系即應根據(jù)聯(lián)桂反蔣方針開始著手采取具體步驟,由敵對關系改變?yōu)榻慌笥殃P系,對張軫亦是如此。執(zhí)行情形望告。
1949年4月4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對桂系應根據(jù)聯(lián)桂反蔣方針采取具體步驟給第四野戰(zhàn)軍第十二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第一副司令員陳伯鈞、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際、參謀長解方和副參謀長潘朔端等的電報手稿(節(jié)選)。長江日報記者 胡冬冬 翻拍
市委黨史研究室專家陳芳國研究認為:“在整個解放戰(zhàn)爭時期,毛主席極為重視保護工廠、保護學校、保護城市,盡可能避免破壞或減少破壞的程度,減輕人民的兵燹之苦,盡可能用談判或瓦解的方法使敵軍繳械。他對武漢的解放亦作如是考慮?!?/p>
正是由于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有了以上謀劃與指示命令,均已進入湖北境內的四野先遣兵團和桐柏、江漢、鄂豫三個軍區(qū)的指戰(zhàn)員,在4月上中旬解放了花園、漢川、應山、廣水和鄂東的廣大地區(qū)后,保持大兵壓境態(tài)勢,按兵不動。
和談破裂,堅決消滅桂系及其他任何反動派
4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xié)議(最后修正案)》上簽字。當日夜晚,人民解放軍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23日一舉占領南京。眼看“劃江而治”的幻夢成泡影,白崇禧于5月初決定放棄武漢,退守廣西。5月10日前后,駐守武漢市郊以及負責武漢城防的國民黨部隊陸續(xù)向南撤退。
隨著全國解放的步伐逐漸加快,毛主席致電我軍部隊,強調要穩(wěn)扎穩(wěn)打,為主力到達和接收工作爭取時間。
第六封電報:
應迅即準備接收漢口漢陽兩城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林羅,劉張李,蕭陳,并告中原局:
(一)和談破裂,桂系亦從來沒有在具體行動上表示和我們妥協(xié)過,現(xiàn)在我們亦無和桂系進行妥協(xié)之必要。因此,我們的基本方針是消滅桂系及其他任何反動派。但是,我四野主力還要一個多月才能到達漢口附近,接收漢口的準備工作尚未做好,因此,白崇禧和中央聯(lián)絡的電臺暫時仍不割斷,蕭陳前線亦應遵守前定界線不要超越,以免刺激漢口敵軍驚慌,撤走得太早。在此意圖下,如果灄口鐵橋不十分重要,不十分難于修復,最好暫時不去搶占。但是如果灄口鐵橋十分重要,被敵破壞后十分難于修復,則可以早日去搶占。但是搶占灄口后,白崇禧即可能放棄漢口漢陽兩城,蕭陳及中原局應準備早日接收漢口、漢陽。此事究以如何處置為適宜,本日已與林彪同志當面談過,由林彪同志負責考慮答復,請蕭陳及中原局向林再提供意見。(二)浠廣不在劃定范圍之內,該處敵軍應予消滅,不使決堤灌水。(三)從電到日起,蕭陳歸林羅直接指揮,解除劉鄧張李對蕭陳的全般指揮關系,但在工作配合上劉鄧張李仍得指揮蕭陳。(四)無論怎樣,蕭陳及中原局應當迅即準備接收漢口漢陽兩城,以免敵人退走,倉卒接收,毫無準備。
1949年4月28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關于應迅即準備接收漢口漢陽兩城給第四野戰(zhàn)軍司令員林彪和政治委員羅榮桓等的電報手稿(一)。長江日報記者 胡冬冬 翻拍
“從以上電文可以看出,即使在我軍勝利渡江、解放南京的大好形勢下,毛主席仍然十分冷靜,十分注重保護城市,十分強調入城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完整接管?!标惙紘治稣f。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封電報中,毛主席對戰(zhàn)役的指揮具體到了位于武漢灄口的一座橋。
在毛主席及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下,四野先遣兵團于4月底推進到武漢外圍的孝感、禮山、應山、廣水、黃安一帶,并與江漢軍區(qū)部隊配合,迅速掃清了國民黨設置在武漢外圍的各個據(jù)點。5月15日,解放軍兵臨城下,從東、北、西三面完成了對武漢的合圍。
四野主力南下,武漢兵不血刃迎來解放
渡江戰(zhàn)役打響后,第四野戰(zhàn)軍主力從平津地區(qū)日夜兼程南下,向武漢進軍。
5月16日下午,第四十軍第一一八師在師長鄧岳、政委李伯秋的帶領下,由廟山開進漢口市區(qū)。17日,江漢軍區(qū)獨立第一旅在司令員李人林的率領下,從蔡甸開入漢陽縣城。17日下午,第四十軍第一五三師從葛店進入武昌。至此,武漢三鎮(zhèn)全部解放。
武漢解放前夕,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第19兵團司令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張軫于5月15日率部起義。5月25日,毛主席針對張軫起義部隊的待遇和改編,電報指示華中局。
第七封電報:
對張軫部按起義待遇加以改編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華中局,并告蕭陳:
(一)蕭陳二十二日電、林蕭二十三日電均悉。(二)張軫部應照曾澤生、吳化文那樣,以起義部隊待遇。(三)目前如金口、嘉魚一帶適宜,即可就地整訓聽候改編;如金口、嘉魚一帶無糧,請你們考慮是否可令其開至江漢軍區(qū)就糧,并便利爭取及改編。(四)張軫和我們接洽已久,其部隊是河南保安部隊編成的,是否還有一部分湖北地方武裝在內不明,此種部隊集中歸我改編是對我有利的,故應對張軫及其部屬采取歡迎態(tài)度。此點請通知湖北地方。(五)張部目前短期暫用原來名義,由你們召集李先念、王宏坤、王樹聲諸同志會商,由十縱、十二縱抽出一、二個師與張軫合編為一個軍,張軫為軍長,以我們一人為副軍長,按照改造曾澤生、吳化文等部的方法加以改造。(六)張部糧食、經(jīng)費照我軍待遇。(七)以上各點由華中局考慮決定實行。(八)請蕭陳告知張軫,他給中央電報已收到,他的行動我們認為滿意,希望他告誡部屬堅決站在人民方面,將所部改造為人民解放軍。并問張軫他與程潛是否有電臺聯(lián)系,或有其他通訊方法叫程潛率部起義,配合我軍行動。
1949年5月25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關于對張軫部按起義待遇加以改編給華中局的電報手稿(一)。長江日報記者 胡冬冬 翻拍
據(jù)黨史專家研究了解到,在對張軫起義部隊作出待遇和改編的指示后,張軫部立即加入人民解放軍的戰(zhàn)斗行列,并在對白崇禧集團的潰逃進行追擊和攔截中,取得了一定戰(zhàn)果。
“我們從這些熟悉的毛體文字中,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在彌漫著戰(zhàn)爭硝煙與透露和平曙光的歷史時刻,日理萬機的毛主席高屋建瓴的戰(zhàn)略思維、非同凡響的軍事才能。他對和平接管武漢早已成竹在胸、指揮若定,在具體部署上洞若觀火、細致周密。毛主席真正是一位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歷史偉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二級巡視員、研究員潘敬國說。
“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使武漢兵不血刃迎來解放,和平地回到人民手中?!迸司磭f,武漢解放在全國解放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武漢人民為建立新中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二至七封電文摘自《毛澤東軍事文集》。該書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合作編輯)
(版面中電報手稿均翻拍自武漢檔案館所編《武漢解放》圖文集)
(長江日報記者馮雪 通訊員何利平 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