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2020|亚洲欧美精品专区极品|欧美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ul id="6km0w"><bdo id="6km0w"></bdo></ul><ul id="6km0w"><samp id="6km0w"></samp></ul>
<blockquote id="6km0w"><dfn id="6km0w"></dfn></blockquote>

  • <td id="6km0w"></td>
  • “玉米爺爺”的扁擔(dān)
    2022-08-30 10:00:00 來源: 黃石日報
      為幫老人,他高價買走玉米;為表謝意,老人連續(xù)多天苦尋好心人。連日來,發(fā)生在黃石港區(qū)武漢路的這段溫情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市民。
      老人名叫李曦,網(wǎng)友親切稱他“玉米爺爺”。他挑菜的扁擔(dān)上,記著一串好人的名字,都是賣菜路上,給予他溫暖的人。
      “記得名和姓的,我寫在扁擔(dān)上。記不得的,就記在心里?!崩铌卣f。
      夏日里,這根扁擔(dān)的故事,如一泓清冽甘泉,沁人心脾。
      一位挑擔(dān)賣菜的老人
      勤勞中有顆感恩的心
      李曦1936年出生,在開發(fā)區(qū)·鐵山區(qū)圣水泉村長大,后來因為拆遷搬進商品房。自打記事起,家里就以種菜為生。從圣水泉村到黃石城區(qū),中間隔著座黃荊山。十幾歲起,李曦和哥哥一起挑著菜翻山越嶺,到山的另一側(cè)賣菜,凌晨4點多出發(fā),早上7點多才能到達。2004年,李家坊隧道貫通,他坐著公交車幾分鐘就能穿過黃荊山,心里那個高興難以言說。
      按理說,過了60歲就可安享晚年了,可李曦閑不下來。他告訴記者,自己每個月有2400元的養(yǎng)老金,還有醫(yī)療保障、老年補貼,生活不愁,但和田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無論如何也割舍不下老宅附近的兩畝地。
      地里的作物,主要是玉米。李曦每天坐兩站公交車去地里忙乎一陣,一季下來,能收獲5000多根玉米,給家里增加近萬元收入。每年五月至九月,玉米陸續(xù)成熟,李曦到黃石城區(qū)的次數(shù)隨之變得頻繁。繁華的武漢路上,許多市民都是李曦的老顧客。
      “你這么大年紀了,為什么要出來賣菜?”這是賣菜路上,李曦面對最多的問題。
      采訪時,記者也問。他回答:“我從窮苦時代走來,知道餓肚子的苦。糧食來之不易,現(xiàn)在生活過好了,更要珍惜。讓土地撂在那荒著,我不愿意?!?br>  還有一個原因?!吧谟谶\動,我現(xiàn)在身體挺好,每天出去忙一會兒農(nóng)活,心情很舒暢。少給子女添負擔(dān)?!崩铌卣f。
      這十幾年,李曦頭上的白發(fā)越來越多,賣菜路上遇到的好人也越來越多。他有個習(xí)慣,把好心人的名或姓寫在扁擔(dān)內(nèi)側(cè)。扁擔(dān)是竹子做的,好寫字,也不容易掉。只可惜,之前那根扁擔(dān)在一次賣菜時斷成了兩截,沒保存下來。現(xiàn)在這根扁擔(dān)上只記下來一部分人,上面寫著:建行陳行長、小李、小袁、黃石港程老師、武商門衛(wèi)。還有一行小字,因為歲月洗禮已經(jīng)辨認不清。
      “還有很多的好人,既沒留名,也沒留姓。人家?guī)臀?,永志不忘。記得名和姓的,我寫在扁?dān)上。記不得的,就記在心里?!崩铌卣f。
      一根寫滿名字的扁擔(dān)
      凝聚著一個又一個暖心故事
      扁擔(dān)上的好人,都是真人。
      “建行陳行長”名叫陳俊。2014年,陳俊在武漢路上的建行環(huán)球支行工作,一次在銀行門口遇到李曦,把李曦挑的玉米全買走了。八年來,陳俊先調(diào)到建行亞光支行,后調(diào)到天津路上的建行營業(yè)廳,但無論到哪,都把李曦當親人看待。
      “刮風(fēng)了下雨了,或者累了,我就到建行里面去坐會兒。工作人員不但不會攔我,還會倒水給我喝。我有時候生意不好,賣不完的玉米,都是被陳俊和他的同事買走的?!崩铌卣f,“對了,這家銀行還有一個姓袁的女伢,每次見到我都會笑著打招呼,讓我在營業(yè)廳的椅子休息,給我倒水,很貼心?!?br>  一次在華新水泥廠舊址門口,一位中年女子給李曦送來西瓜。李曦問她名字,得知姓程,是個老師?;丶液?,就在扁擔(dān)上記了一筆:黃石港程老師。
      “還有武漢路上一個女志愿者,頭一天給我送吃的,第二天又送?!敝驹刚邲]有說名字,李曦只記得她穿著紅馬甲,見人一臉笑容,很暖心。
      扁擔(dān)上的“小李”,是位女城管隊員。李曦說,她個子高高的,脾氣好著咧。有時賣菜違規(guī)了,小李會微笑著提醒,引導(dǎo)他去指定的地方售賣。這幾年,城市在創(chuàng)文,李曦非常支持,對小李的工作十分配合。
      前些日子,李曦賣玉米回家,差點中暑,就在武商門口打轉(zhuǎn),不敢進去?!伴T衛(wèi)主動和我打招呼,讓我進去乘涼。緩了半個小時后感覺好多了,才回家。那天很危險,差點就出問題。”這個好人,就是李曦扁擔(dān)上寫的“武商門衛(wèi)”。
      一位幫人不留名的顧客
      用凡人善舉帶來無數(shù)感動
      今年5月,地里的玉米成熟了,李曦到黃石城區(qū)的次數(shù)變得密起來??赐獗恚稽c都不像是一個86歲的老人,一擔(dān)還能挑起80斤。每天早晨,他乘坐24路公交車到市中心醫(yī)院附近下車,拐到武漢路上的集市售賣。順利的話,中午1點左右就能賣完,然后原路返回。
      李曦記得是8月16日,那天悶熱,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了。臨近中午時,難得下了一陣大雨。李曦坐在武漢路富豪農(nóng)貿(mào)市場外的一處屋檐下避雨,面前的籮筐里還剩10根玉米,都是前面的顧客挑剩下的,品質(zhì)一般。
      一名中年男子從李曦面前走過去,又折轉(zhuǎn)回來。“他問我玉米的價格。”李曦回憶,玉米售價2元一根,天氣實在太熱,又下著雨,他準備便宜賣了早點回家。沒想到的是,這名男子不僅不同意他降價,還表示要將剩下的玉米全部買走。
      10根玉米20元錢。結(jié)賬時,男子身上只有15元零錢。李曦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沒法提供掃碼支付服務(wù)。
      “結(jié)果他又掏出一張100元,連那15元錢一起塞到我手里。20塊錢的玉米,他給了115元,這哪行?我就不讓他走,讓他給15塊錢就行,把100元拿回去。哪知道他提起玉米就走,說天熱,您老早點回家。”李曦說。
      找錢的過程中,李曦曾問過中年男子貴姓,在哪上班。對方?jīng)]告訴姓名,只用手朝華新路方向指了下,說單位就在那邊。
      第二天,李曦特意選了十幾個大玉米棒子,在武漢路、華新路上尋找好心男子。根據(jù)他的推斷,好心男子應(yīng)該是在華新路上的黃石港區(qū)市民之家上班。為此,他先后去了兩回。頭一回沒有找到;隔天又去,還是沒有找到。
      后來,大廳里走來一名女士,耐心聽完他的講述后,說市民之家的工作者里沒有這樣的人,我?guī)湍懵?lián)系報社的記者,或許他們能夠幫你。李曦說,他當時心頭一熱,心里想:又是一個好人!
      一段接力尋找的歷程
      彰顯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蘊
      在尋找好心人的過程中,李曦用孫女的馬克筆在扁擔(dān)內(nèi)側(cè)新添了一行字:謝謝好心人。旁邊有一節(jié)是空的,他說是留給好心男子的,“等找到他,我把他的名字和電話號碼都寫在上面?!?br>  多日苦尋未果,老人多少有些傷感。他說,對方一定是故意躲著他,不然不可能見不著面。
      李曦尋人的故事經(jīng)媒體報道后,感動了眾多網(wǎng)友和市民?!叭思?guī)臀?,永志不忘;我?guī)腿思?,莫記心上。”許多網(wǎng)友留言評論,為執(zhí)著尋找好心人的“玉米爺爺”點贊,向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心人致敬。
      愛心仍在涌動,有市民想一次性買光老人地里的玉米;還有許多市民表示愿意繼續(xù)幫助李曦。但這些愛心和善意,都被他一一拒絕:“我年紀大了,不能欠人情債。”
      市社科聯(lián)專職副主席、市創(chuàng)文辦宣教組組長柯荷林認為,“玉米爺爺”的這根扁擔(dān)不簡單,扁擔(dān)上面記錄的每一個名字都有一個感人故事,讓人看到了黃石這座城市的溫度和文明的底蘊。
      一個真心幫人不留名,一個受人之恩思回報。市文聯(lián)干部胡海清說,夏日里,這段溫情故事為黃石這座愛心之城增添了一份生動的注腳——愛與被愛,就在舉手投足間,就在凡人義舉中。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焙背鞘新殬I(yè)學(xué)校高級講師、國家高級禮儀培訓(xùn)師周靜說,“這位好心人不挑好壞,不計價格,多付幾倍的錢,買下全部玉米,這善舉如夏日甘泉,沁人心脾。”
      至今,李曦還在尋找那位好心男子。他說,無論如何,他還是想見這名好心人一面:“我心里清楚,他不會收這筆錢,但我就是想見見他,說聲謝謝?!?br>  記者采訪時,李曦的孫女李雨桐一直靜靜地坐在旁邊。
      即將上六年級的她告訴記者,爺爺經(jīng)常向她講述賣菜過程中遇到的好心人,叮囑她將來也要做個好人,多幫助別人。(石教燈?陳子才?黃醒塵)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