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9月20日訊 心心念念,夜不能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李德威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在病床上每天工作十幾小時。他掛念自己未完成的研究與事業(yè),他窮盡最后力氣,寫下“開發(fā)固熱能,中國能崛起”的紙條,希望后來人能完成他的遺愿。
在李德威的追悼會上,師生們?yōu)樗蜕贤炻?lián)“高原覓真知創(chuàng)新已成生前事,地熱尋遠志繼學自有后來人”。
李德威走了,但“后來人”沒有停下,仍在循著他的志向前行。
百名博士碩士
矢志完成李德威遺愿
17日下午3時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301室,李德威教授生前辦公室,他帶領的14名干熱巖團隊成員從“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門牌下魚貫而入,準備開組會。
這是李德威教授去世后團隊召開的第一次“組會”。地學院副教授劉德民主持了會議。
“9月6日、7日去醫(yī)院看望李老師時,他給我布置了兩項任務:一是補充完善干熱巖項目建議書,二是盡快發(fā)表關于干熱巖和地質構造方面的幾篇論文?!钡卮蟮刭|構造專業(yè)碩博連讀研二學生溫琛在會上匯報自己的科研情況。他回憶,當時李德威教授在病床上還給自己作了20分鐘的指導,“現(xiàn)在,即使李老師不在了,我也一定會在劉德民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些研究課題”。
在李德威進重癥監(jiān)護室前的當天上午,劉德民最后一次見到了自己的老師?!袄罾蠋熣f,他還有三本書沒有完成,分別對應著他的三個科研方向,分別是盆山耦合和下地殼流動、預測地震和干熱巖。第一本書已經成型,第二本書有不少成果內容,第三本只有大綱。李老師囑托我,一定要繼續(xù)把干熱巖的研究推動下去。”劉德民回憶。
劉德民忘不了這份囑托?!袄罾蠋熡?00多名博士碩士,大家一起努力,完成李老師的遺愿”。
最掛念的科研課題有著落
這幾天,李德威的博士生、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羅文行異常忙碌。他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努力完成李德威教授生前最掛念的干熱巖科研課題申報。
李德威9月14日離世。也是在9月14日,李德威在病床上最為牽掛的“干熱巖能量獲取及利用關鍵科學問題研究”課題被正式列入科技部2018年度項目申請指南。這意味著,李德威的研究有機會獲得科技部經費支持。
老師的去世,讓羅文行覺得重任在肩?!拔乙M自己最大努力,把老師的理論變?yōu)楝F(xiàn)實,打出更多的干熱巖井,提取更多的固熱能,早日達到李老師所期盼的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p>
羅文行介紹,這個課題的價值主要在于創(chuàng)新,“干熱巖作為固熱能在海南已經有了開發(fā)應用,今年5月5日在海南瓊北成功完成中國東部第一口干熱巖鉆井,今年還想打幾口井,進行產業(yè)化推廣,讓更多的人能夠用上這種新的清潔能源”。
據科技部項目指南介紹,此舉將大幅提升地熱等我國可再生能源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長江日報記者楊佳峰
同事眼中的李德威
嘔心瀝血為國家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學院曾佐勛教授評價李德威:“想國家的事,掏自己的錢,李德威就是這樣的人。”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院長呂新彪教授說:“李德威為干熱巖提出了新的思路,影響很大,對國家新能源產業(yè)的發(fā)展很有價值,他為國家新能源嘔心瀝血一點不假?!?/p>
地學院教授王國燦說:“李德威敢于在學術會議上碰撞,甚至反駁,不像有些人喜歡拐彎抹角,他很直接,在國內的學術文化中有些另類?,F(xiàn)在像李德威這樣有獨立思考、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科學家太少了?!?/p>
地學院教授廖群安說:“總覺得他是鋼鐵做的,在高原戈壁上一天最多可以走50公里,被稱為高原小山羊?!?/p>
地學院張雄華教授說:“李德威對板塊學說理論不盲從,提出了‘層流構造假說’,他不管別人的感受,為了學術敢于堅持真理,不顧及其他?!?(長江日報記者楊佳峰整理)
編輯: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