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為配合基本建設,2023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陜西西安大白楊唐代糧倉遺址相關區(qū)域進行考古,共清理漢代墓葬80座、溝1條,唐代糧倉11座,明清井2座。
唐代糧倉為本次發(fā)掘最重要的發(fā)現,南北成排,東西成列。糧倉上部已被破壞,形制不詳,現存部分開口平面均呈圓形,倉壁呈斜坡狀,整體為口大底小的缸形。下部壁面垮塌,原始壁面殘留較少,部分糧倉壁面存在烘烤現象,壁面及底部發(fā)現大片黑灰及白灰色土,應為木板腐朽而成的板灰。糧倉內填土為一次性回填,較純凈,黃褐色,土質較硬。
據介紹,本次發(fā)掘的糧倉與2012年發(fā)現的同為唐代,距離較近,糧倉形制相同、修筑方式相近,性質上同屬唐朝太倉遺址。
唐朝的糧倉主要有六種:正倉、太倉、轉運倉、軍倉、常平倉和義倉,其中太倉是都城儲糧的大倉,向長安城百萬人口供應糧食,意義十分重要。
(總臺記者雷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