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記者 高心同
今年是馬王堆漢墓完成發(fā)掘的50周年。1972年,在湖南長沙,蜿蜒著的湘江支流瀏陽河邊,兩座被稱為“馬王堆”的大土堆里,考古學(xué)家有了一個驚世發(fā)現(xiàn)。兩年間,海量震驚世界的文物出土,隨著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的家族墓地得到發(fā)掘,1號墓的墓主人,有著“東方睡美人”之稱的利蒼之妻——辛追夫人,也帶著她沉睡千年的秘辛面世了。
世人對她的猜測與遐想,愈發(fā)將她烘托得夢幻神奇。辛追夫人為何千年不腐?她曾是個怎樣的人?折射出怎樣的漢代文明與生活?懷揣種種好奇,近日,我們來到辛追的沉睡之地。
長沙鬧市區(qū),馬王堆漢墓緊鄰湖南省人民醫(yī)院。上世紀70年代,正是一場醫(yī)院的戰(zhàn)備工事建造,引出了這個20世紀世界最重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如今,這里幽深而寂靜,開放的3號墓坑遺址,為深度約為16米的長方形豎形墓,四周由護欄圈起,墓坑呈漏斗狀,邊緣是三層小的階梯,隨后褐黃的崖壁般陡直探下去,墓底躺著華容道玩具盒般的槨室。這被普遍認為是利蒼辛追之子利豨的墓穴,他于父親去世18年后下葬,被猜測倉促死于一場戰(zhàn)爭。
如今,當年馬王堆漢墓發(fā)掘的所有文物,都收藏于湖南博物院。踏入這個原比等大復(fù)原墓坑的館中,我們卻很難再想起“古尸”“文物”一類的事物,只覺得自己穿越時空,闖入辛追一家的客廳,西漢貴族的奢華生活在眼前徐徐展開。
2000年后的今天,辛追無疑是這場盛大展出的主人公。身穿只有48克可疊進火柴盒的素紗單衣、茶余飯后玩棋牌桌游“博具”、生前奴仆多達867人,身后也要攜帶200多只作為奴仆替身的木俑入土,喜歡看戲,喜用香料……移步觀覽間,一位愛吃愛玩愛打扮、喜著華服愛時髦的貴婦人形象,逐漸在眼前鮮活起來。
她如此愛美。辛追夫人生前使用的化妝盒——西漢彩繪雙層九子漆奩邊,置有從盒中發(fā)現(xiàn)的絲質(zhì)手套、絮巾、組袋絹地“長壽繡”鏡衣;內(nèi)含的9個小漆奩中,存有假發(fā)、梳、篦、針衣、茀、粉撲等化妝品。尤其是一只粉撲,與如今每日拂在臉上的化妝工具幾無二致。
辛追有好食欲。出土時,她被發(fā)現(xiàn)腹中留有138粒甜瓜子。隨墓出土的餐具杯盤,讓我進一步知曉了一位貴婦人的飲食習慣何其精致:7件“君幸酒”云紋漆耳杯,出土時疊放在一套漆盒里;一套貍貓紋漆食盤,盤心鐫刻著“君幸食”三字,用現(xiàn)代語言來說,就是“您吃好,您喝好”的意思;她還喜食“烤串”,漆盤邊擺著竹簽,隨葬出土的312枚遣冊類竹簡所載的食譜中,多次出現(xiàn)“牛炙一笥”“牛乘炙一器”“犬肝炙一器”“鹿炙一笥”等炙食……
看著如此齊全精美、代表西漢漆器制作工藝高超成就的餐具,與只存骨與籽的瓜果食物,眼前不禁浮現(xiàn)辛追一家和和美美,圍坐桌邊,分餐而食,開懷宴飲的場面。
恰逢其時,我們來到辛追丈夫兒子的展品前。刻有“利蒼”的玉印、刻有“長沙丞相”字樣的銅印、“轪侯之印”、象征權(quán)力的祭天禮器玉璧、車馬儀仗圖、三色軍事地圖、記錄了彗星的天文資料、載有痔瘡療法的醫(yī)方專著、繪有養(yǎng)生練功姿勢的帛畫《導(dǎo)引圖》、漆弩,磨爛了弦的七弦琴……伴著2號、3號墓主人利蒼、利豨的隨葬品展陳,辛追的喜怒哀樂與人生遭際,似乎也逐漸被我們觸摸:利蒼位居丞相高位,使得一家人縱享榮華,辛追在那個時代也堪稱高壽,死后棺槨重重,萬千珍寶隨葬入墓,但錦衣玉食的生活之下,她的傷痛也清晰可見:中年喪夫、晚年又驟然喪子,令人喟嘆。
終于,我們更接近了“她”:搭乘自動扶梯層層向下,路過裝點華麗的四副彩棺,辛追夫人呈露眼前。俯身看去,她就那么靜靜躺著,身裹一襲白布,頭發(fā)微微蓬亂??催^那些伴其一生的物什,我覺得眼前的她,似乎并不陌生。
現(xiàn)代考古科學(xué)早已揭示了辛追尸體千年不腐的秘密。這具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保存時間最長的濕尸,皮膚仍柔軟有彈性,謎底正在于密封和深埋。在辛追的棺槨之上,有木炭、白膏泥、夯土、封土層層密封。加之其深埋地下8米,身體被20多層絲綢衣物包裹,辛追夫人得以保存在近乎完美的恒溫、恒壓、恒濕、缺氧、無菌的環(huán)境里。
除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女尸,馬王堆漢墓還出土了世界上最輕薄的衣服、出土時甚至還飄著藕片、但隨之煙消云散的漆鼎羹湯……但2000年被定格封存的時光,仍有許多待解之謎。
我們在那幅著名的T字帛畫——即蓋在內(nèi)棺上的銘旌旁俯下身來,駐足許久。馬王堆漢墓依據(jù)西漢“宇宙模型”構(gòu)建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則,四重套棺的紋飾圖像基于“陰陽”二氣的升降聚散,描繪生命孕育與升華的過程,帛畫正中間繪著辛追自己,拄著一支拐杖,更大的篇幅,則是諸位神仙靈怪引導(dǎo),幽冥重生、駕龍飛升至永恒天界的生命旅程,被凝結(jié)于此。
何為生,何為死?既然肉體千年不腐,靈魂又是否依然依附?圍繞著墓坑展開的生死思考,顯然還在延續(xù):近兩個月,館內(nèi)一場票價不菲的“生命藝術(shù)——馬王堆漢代文化沉浸式數(shù)字大展”,為這里帶來新一波的參觀量。走入借助超高清文物掃描、裸眼3D、生成算法藝術(shù)、沉浸式LED球幕等前沿多媒體數(shù)字技術(shù)打造的展廳,棺木層層疊合,漆器緩緩旋轉(zhuǎn),寶器自云間慢墜,漆紋圈圈漾開。羽毛輕逸,流云流淌,煙波浩渺,釀成一派宇宙。這個數(shù)字大展,以“時空”“陰陽”“生命”三個主題,充分展現(xiàn)“宇宙運轉(zhuǎn)-生命升華”的動態(tài)過程。宇宙運轉(zhuǎn)與生命造化的古老秘密,在我們眼前紛呈。
展出的第三幕,我們盤坐在地,看馬王堆漢墓一號墓T形帛畫上的斑斕紋飾,依次自我們頭頂穹廬般的LED球幕潑灑、彌散,看幽冥水底巨魚翻騰,陰陽兩氣飄逸變幻,北冥寒境生機始發(fā)。聽鐘磬齊鳴,鼎壺獻祭,眾人祝禱生命復(fù)歸;看金鐘前引,陰陽雙龍驅(qū)車,靈霧攀旋,墓主人魂魄穿越天門,向上騰飛;望星辰璀璨,萬古無垠,生命最終融入壯闊天界,與日月同輝,與神靈共存……
光影之間,我們沉浸在一幅帛畫之后蘊含的“天人同構(gòu)”思想中,為早期中國對宇宙與生命的認知,久久難以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