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首席記者 戎鈺
攝影記者 宋枕濤 肖顥 鄒斌
長江孕育了一代代文學,一代代文學也反哺著長江。10月19日,在“遇見長江·長江文學周”開幕式“主題對話”環(huán)節(jié),六位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齊聚一堂,兩兩對談,分享他們寫作生涯中的長江時刻,解讀如何以文學的方式傳承長江,以文學的方式行走長江,以文學的方式創(chuàng)造長江。
熊召政、喬葉談傳承:
長江的每一朵浪花,都不是重復的
長江之水,萬古奔流;千年文脈,生生不息。本次“主題對話”環(huán)節(jié)的第一個對話主題,便是“長江和文學的傳承”,熊召政與喬葉兩位茅獎得主同臺,共話長江千年文脈。
熊召政說自己是一位在長江支流之上出生、成長,每天與長江相伴的作家,“我對長江自然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彼€記得,2007年在北京大學以《荊楚文化精神》為題演講,彼時,他將萬里長江分為三個部分,“上游是巴蜀文化,中游是我們的荊楚文化,下游是吳越文化。巴蜀出鬼才,荊楚出天才,吳越出人才?!?/p>
熊召政笑著說,他口中的“鬼才”絕非貶義,“在山高地厚的西部,崇山峻嶺之中,他們離天最近,‘登天為仙,入地為鬼’,非常了不起?!币惶岬角G楚,熊召政便想到詩人筆下的“楚地闊無邊,蒼茫萬頃連”,而在他看來,荊楚大地向來“出天才”。至于吳越,熊召政也盛贊道,“吳越之地有人文氣息,吳越的人把生活中極為平庸之處都變成了燦爛的詩意?!?/p>
熊召政由此總結,“‘鬼才者’李白、蘇東坡,‘天才者’屈原,‘人才者’陸游……所有這些,構成了文學的長江?!?/p>
對談中,熊召政信手拈來十余首詩詞,或壯懷激烈,或燦爛遼闊,組成一幅絢爛的文學長江畫卷。他也不禁感慨,長江有一條奔騰不息的文脈,從古至今,一直在洶涌、一直在澎湃。
談及文脈傳承,熊召政最深切的感受來自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張居正》的創(chuàng)作。
在熊召政之前,已有多位大家寫過張居正,都寫得非常好,這無疑成為立在熊召政面前的高山,但后來讓他釋然的,是重讀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相隔800年的文思碰撞,推動熊召政厘清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向?!拔膶W的長江,我們該怎樣繼承、怎樣發(fā)展?我是把張居正寫成史詩性質(zhì)的,還是寫成一部普通的小說?我說我喜歡歷史,又是詩人出身,加起來就是史詩?!?/p>
熊召政說,長江的每一朵浪花都不會是重復的,長江文學的每一篇名章也不是仿制的,“我們要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來豐富我們的長江、豐富我們的文學”。
熊召政在臺上分享時,坐在他身旁的喬葉一直認真聆聽,并不時露出“心有戚戚焉”的微笑。
喬葉是在黃河邊長大的,天然地對黃河感覺更親近,“年少時候,長江于我而言就是一種想象的詩和遠方。這要歸功于那些關于長江的經(jīng)典詩詞的構建,‘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楚天舒?!易¢L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等等,可以說,首先識得的是文學的長江?!?/p>
長大之后到處游歷,她多次到過宜賓、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地,才越來越深刻地領會到長江的具體氣息和豐饒魅力。長江和黃河同為母親河,她蘊含的東西太多了。是歷史的江河,是一代一代人世間的浩蕩江河。是文學的江河。
喬葉曾經(jīng)來過湖北多次,來武漢尤其多,很喜歡這座大城。“當然最有情感的部分還是來自文學界的師友們。我在《長江文藝》發(fā)過好幾部小說,湖北的評論家們對我的寫作也很關注,這都讓我覺得特別溫暖美好?!?/p>
古往今來,因為長江的滋養(yǎng),這里的文學傳統(tǒng)悠久厚重,作品風格也很多元,既現(xiàn)實且浪漫,絢麗璀璨。對喬葉來說,“長江對我的文化結構做了極其重要的補充和完整”。
簡而言之,長江和黃河文明交流融合,交相輝映,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孕育的作品共同匯成了文學的江河。精神、思想和情感的江河。“我會繼續(xù)努力寫作,不負江河恩澤?!?/p>
劉醒龍、柳建偉談行走:
抵達文學的第一現(xiàn)場,才能寫出好作品
與長江同行,與文學為伴。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者來說,行走長江無疑是值得一生珍藏的經(jīng)歷,著名作家劉醒龍、柳建偉就在對談中分享了他們的行走長江體驗。
多年前,身為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的劉醒龍,用40天的時間完成了一次長江行走,“這次行走對我來講意義非凡,作為一個資深寫作者,在寫作的旺盛期,能有這樣的機會和自己的母親河進行一次廣泛的、深厚的接觸,這個機會非常難得?!?/p>
在這次行走中,劉醒龍遇到了神奇的江豚、難得一見的狼和藏羚羊,因機緣走進了一個個長江邊的故事里。每每回望此次行走,劉醒龍都會自我反思,“當我們行走到現(xiàn)場時,才能正確認知,為什么在那種地方會產(chǎn)生這樣的文化。再回頭來反思日常社會中,人人都在接受的文化的點點滴滴,其中道理都是一樣,關鍵是找到最佳視角。”
劉醒龍在分享中強調(diào),寫作者的眼界很重要,“眼界是通過見多識廣積累起來的,大量的生活實感會自然而然地豐富一個人,內(nèi)心情感是這樣,外在性格也是這樣。有效的文學寫作總是由真實現(xiàn)場所引發(fā)的,哪怕簡單地走一走、看一看,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文學里面,很多因為沒有到過現(xiàn)場而出現(xiàn)的筆誤比比皆是。”
劉醒龍也與臺下嘉賓和觀眾共勉:“寫作者永遠要記住,行走是為了讓心靈抵達文學的第一現(xiàn)場,只有第一現(xiàn)場才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才可以讓我們寫出有底氣的作品。”
聽完劉醒龍的行走感悟,柳建偉想到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北方城郭》。這部小說里寫到了長江流域的一條小河,以及這條河所流經(jīng)之處的人們的生活,“這個地方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我得去看看;他們會遇到什么人,我得去看看。”柳建偉的“看看”,便是一次抵達文學現(xiàn)場的行走。
之后,在柳建偉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英雄時代》中,他同樣寫到了長江流域的生活,而他后來創(chuàng)作的《驚濤駭浪》《驚天動地》《血戰(zhàn)湘江》等電影劇本,也都與長江有關。柳建偉說,在四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他行走了無數(shù)河流,“長江和黃河兩條母親河,我都是從頭到尾地走?!?/p>
柳建偉說,水,對于一名作家來說極其重要,他這幾十年來也按照水系堅持行走,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僅一部《錢塘兩岸》就讓他甘愿用上二十年的時間來準備。
孫甘露、李洱談創(chuàng)造:
杜甫到了長江流域,才真正完成了自己
與長江同行的寫作者,用蓬勃的創(chuàng)造力滋養(yǎng)著那條“文學長江”。作為“主題對話”環(huán)節(jié)最后一組嘉賓,著名作家孫甘露、李洱上臺分享了他們對“文學創(chuàng)造”的灼見。
著名作家孫甘露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長江的入??诒阄挥诖?,自少年時,孫甘露便有一種溯流而上的愿望,希望探尋長江更多樣的面貌。1933年,茅盾先生在上海出版了長篇小說《子夜》,而在孫甘露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千里江山圖》中,他也寫到了1933年的上海,“因為這部小說的寫作,我看了不少歷史檔案、材料,做了一些地質(zhì)、水文、氣候等資料的積累和分析,這個過程給我?guī)砹岁P于河流的不同角度的理解?!?/p>
孫甘露說,關于河流,古人已經(jīng)寫下了很多非常壯麗的詩篇,但他一直試圖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河流。他認為,人們對江河湖海、水源水系的認識和思考,實際上為研究國家、民族歷史發(fā)展進程提供了新的視野。
孫甘露理性地分享著河流帶給人的新啟示,李洱則感性地用一首首詩,闡釋著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對他產(chǎn)生的影響。
李洱同樣以杜甫舉例,他認為杜甫在到達長江流域之后才真正地完成了自己,“他在長江流域寫了幾百首詩,而且杜甫的時間觀念、空間觀念都改變了,在一首詩里可以囊括他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薄按昂鲙X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李洱在這些千古絕唱里感受到了文明的濃縮,“杜甫對人生的感悟太深了,這些感悟在哪兒完成的?他只待在黃河流域不可能完成,所以他到了長江流域?!?/p>
李洱認為,當代的作家、當代的詩人既要了解黃河文明,也要了解長江文明,這兩個文明之間有極大的相通之處,但是其中的差異,寫作者一旦領悟到便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