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峰,是古塤傳統(tǒng)制作技藝縣級非遺傳承人,學習塤、演奏塤已經(jīng)10年了。他介紹,塤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在中國藝術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據(jù)記載,塤的早期形態(tài)可追溯至遠古時期狩獵所用的石頭。那時,自然界中某些石頭因風化或地質作用形成了天然的空腔或孔洞,竟意外地產(chǎn)生了悠揚的哨音。初期先人們將其作為誘捕的工具,經(jīng)過長期的推移和演變才發(fā)展成為一種樂器。
塤音裊裊,不絕如縷,輕輕撫過心弦喚醒了靈魂深處的溫柔共鳴。每一縷旋律都是時光的低語,深情地訴說著這片土地千年的故事與風華。薪火相傳,聲聲不息。
一列編鐘正在工人的手中緊張地組裝著,當時的匠人以非凡的智慧和技藝賦予了銅與鐵以生命,讓它們在敲擊間發(fā)出如雷的音響,慢慢成為了禮儀的象征。此刻,他們靜靜佇立,在等待一場即將到來的盛大演出。準備以其深沉的樂聲,為八方賓客奏響那穿越千年的華夏樂章。
一鐘雙音的獨特設計,音域跨越五個八度,既可以演奏單音,也能組合出多種和弦。
古法手斫古琴,包括擇材、造型、刮灰、打磨、上漆、上弦等十幾個步驟兩百多道工序。在山西這片沃土上,四季分明的環(huán)境,讓木材在自然的呼吸中逐漸沉淀出獨特的音質與質感,使得山西的古琴在歲月的流淌中愈發(fā)醇厚悠遠。
正如古語所云“善彈者善斫”,他們以指觸弦,以心感音。七弦之上的古琴,承載著千年的風雅與智慧。
古琴輕音裊裊,繼承千年風雅,又啟時代新聲。琴音的悠揚,古今相融,韻味無窮。
統(tǒng)籌:李杰、王健
編導:劉瑞娟
記者:解園、鄧浩然
攝像:董曜語
包裝:夏勇
配音:李如戈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