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時空/文文博時空 作者 翟德芳
結束了在晉南、晉中的多日奔波,我終于進入太原。到達太原的第二天,我就來到山西博物館,尋找那些我在地方上看不到的文物。
十年前,我就留意到,有報道說在山西的考古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見于史籍的西周時代的國家,這個國家名為“霸國”。這個消息給我?guī)淼挠∠笾羁?,很長時間都沒有忘懷,所以進入山西省博物館,我就直奔商周展廳,去尋找那個“霸國”。還別說,在展廳中,我真的看到了霸國文物的陳列。看了霸國的器物,有感于考古工作者在歷史研究中的巨大貢獻,我覺得有必要把這個“霸國”的發(fā)現(xiàn)和它的歷史軌跡介紹給大家。
01
霸國墓地的葬俗
與很多古代遺跡的發(fā)現(xiàn)一樣,“霸國”的再現(xiàn)于人間也是因為盜墓。2007 年 5 月,山西省翼城縣大河口村有古墓被盜,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緊急開展對墓地的大規(guī)??辈炫c發(fā)掘。此后近 10 年間,在現(xiàn)存南北長約 300 米、東西寬約 150 米,面積約 45000 平方米的范圍內(nèi)發(fā)現(xiàn)和清理西周墓葬 2200 余座,灰坑 100 多個。出土陶器、青銅器、蚌貝器、玉石器、骨器、漆木器、錫器等 25000 余件(組)。墓地的多座大墓中出土了有“霸伯”銘文的青銅器,考古學家認定,這是一處西周時期的諸侯國霸國的族葬墓地。
墓地是經(jīng)過規(guī)劃布局后使用的。所有墓葬均為土坑豎穴墓,墓口為圓角長方形或方角長方形,墓口長多在 2-2.5 米、寬多在 0.8-1.2 米,墓深一般不到 3 米;個別墓葬長度超過 5 米、寬度超過 3 米,深度超過 5 米。墓壁底部多向外撇出,呈口小底大狀。個別墓葬墓壁上發(fā)現(xiàn)壁龕,壁龕內(nèi)一般放置陶器。
葬具大多數(shù)為單棺,少數(shù)為雙棺或一棺一槨,后者的比例墓地北部比南部高。葬具平面一般為四角平齊的“口”字形或擋板包幫板的“II”字形,部分葬具發(fā)現(xiàn)榫卯結構。有的墓葬葬具下有墊木和腰坑,有的腰坑內(nèi)發(fā)現(xiàn)有動物遺骨,個別的能辨明為狗,沒有發(fā)現(xiàn)殉人。
隨葬器物種類有陶器、青銅器、蚌貝器、玉石器、骨器、漆器、錫器等,以陶器和蚌貝器為大宗。陶器器類有鬲、罐、豆、簋、壺、缽、盆、瓿、器蓋、紡輪、刀、飾件等,以陶鬲和陶罐為主,陶豆、陶簋、陶壺、陶缽、陶盆、陶瓿等僅見于個別墓葬。青銅器主要出土于高等級墓葬,包括禮器、兵器、工具、飾品、車馬器等。蚌貝器中多為蛤蜊和海貝,蛤蜊一般作為裝飾品,放在墓主人身上,海貝有的用做口含,但主要是作為裝飾品放置于墓主人身上。
玉器和漆器主要出自高等級墓葬。漆木器有漆木俑、俎、罍、豆、壺、犧尊、坐屏、杯、案、盾牌、方彝等,其中兩個 1 米多高的漆木俑站立于漆木龜上,雙手作持物狀,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中國最早的漆木俑。玉器主要是以玉璜、珩為主要構件并以各類管珠連綴而成的成組佩玉,主要出現(xiàn)在西周高等級貴族墓葬中,此外也有玉魚、玉鳥之類的小件裝飾品。
02
霸伯的豪華
在這 2200 多座墓葬中,有幾座比較特殊,不僅墓葬規(guī)模大,而且隨葬品豐富,更出土了許多帶有銘文的青銅器,考古學家推測它們是不同時代的霸國國君及其親族的墓葬。
最早被發(fā)掘的1 號墓是西周初期的霸伯的墓葬,墓口長 425、寬 322 厘米,墓底長 460、寬 378 厘米,深 975 厘米,在墓葬二層臺四壁有 11 個壁龕,壁龕內(nèi)放置有漆木器等物。在棺槨之間或棺蓋上堆放大量的青銅器、原始瓷器、陶器等。
墓中出土了 1000 多件各類青銅器,其中的 70 多件青銅禮樂器,包括鼎 24 件、簋 9 件、鬲 7 件、爵 6 件、觶 6 件等,樂器有鐘和鐃 9 件。24 件青銅鼎和 9 件青銅簋,是迄今為止西周高等級墓葬中陪葬青銅鼎數(shù)量最多的。
三足簋及“霸中作旅彝”銘文
此墓中青銅鼎內(nèi)壁銘“伯作寶尊彝”、圈足三足簋蓋底對銘 “霸中作旅彝”等銘文,表明“霸”是這處墓地墓主的國、族、氏名,“霸伯”是這里的最高權力擁有者。霸伯鼎高55厘米,腹、足部均飾有扉棱,鼎腹部一周裝飾三組半浮雕的獸面紋,類似的大銅鼎通常只在商周之際的高級貴族墓葬中隨葬。該墓出土的青銅簋形式多樣,有圈足式、方座式、鼎式、三足式等,囊括了商末周初銅簋的樣式。
1 號墓出土的聯(lián)璜玉組佩由瑪瑙珠、玉管、玉璜等串聯(lián)而成。組玉佩用于胸前垂掛,是周代服飾用玉中結構最復雜、色澤最鮮艷者,主要出現(xiàn)在西周高等級貴族墓葬中,無分男女。作為禮儀性的玉飾,玉組佩展現(xiàn)了貴族的身份地位,同時也有節(jié)步的功能,即身為貴族,要舉止有度。
2019 年發(fā)掘的 1017 號墓是西周中期的霸伯墓葬。此墓也為口小底大的袋狀,墓地長 5-5.14 米、寬 3.74-3.86 米,深 10 米。葬具為一棺一槨,槨底有墊木。墓中隨葬品豐富,南北兩側棺槨間為戈、矛、鏃等青銅兵器,東側棺槨間為車馬器及其他青銅飾件,西側棺槨間為大量的青銅禮樂器,槨室內(nèi)東南部棺蓋上有序放置大量海貝。在墓的東側還陪葬一座較大的車馬坑。
青銅器中,僅青銅容器就達 50 件,包括鼎 13 件、簋 7 件、鬲 1 件、甗 1 件、豆 4 件、爵 7 件、觚 2 件、卣 3 件等,13 件鼎中有 5 件方鼎,還發(fā)現(xiàn) 1 件金柄形器。多件青銅器為伯和霸伯“作器”,并隨葬大量青銅兵器,表明墓主為霸國國君霸伯,從墓中出土的霸伯盂的銘文可知,這位霸伯的名字叫“尚”。
1017 號墓出土的青銅器數(shù)量上雖然不如 1 號墓多,但精致程度有過之。其中的霸伯罍通體布滿紋飾,在商周時期的銅罍中非常罕見,配以器身翠綠的銹色,顯得十分華麗。
鳳鳥紋銅尊高 24.5 厘米,器型大氣厚重,器身飾以四條扉棱,并在口沿處如同飛檐般挑出,扉棱之間則裝飾有三層的風鳥紋飾,上層鳳鳥長尾上揚倒卷,底層鳳鳥長尾下垂;中層鳥紋形體最大,也最為獨特,鳥尾倒卷,鳥首與器身的扉棱相連,長長的鳥喙倒鉤。鳥身以云雷紋為地,飾陰線云紋;鳥足飾云紋、渦紋。
1017 號墓還出有一件銅人頂盤。該器小巧精致,男性銅人跽坐,雙手置于大腿上,腰部著敝膝,眉清目秀,長鼻子,頭頂圓形墊,墊上為一雙附耳銅盤??脊艑W家推測其可能是一件青銅燈。
此外,還有一座規(guī)模較大的 2002 號墓。該墓雖然規(guī)格上低于 1017 號墓,但也有 550 余件(套)隨葬品,墓主被考證為1017 號墓主之弟,即霸國國君“尚”的弟弟霸仲。該墓中出土的鳥形盉極為罕見。器內(nèi)有銘文,自名為盉,通高 35.2 厘米、通長 37 厘米。器物以立姿鳳鳥為主體造型,頸部以下伸出一長管形流。在鳳鳥的背上有蓋,蓋內(nèi)有銘文,蓋頂面前端有一個扁環(huán)狀紐,蓋尾有環(huán)由獸形鏈環(huán)與鳥身套接鳳尾。下設一象鼻足,象鼻內(nèi)卷上揚,與雙腿形成穩(wěn)定的三點支撐。全器布滿紋飾,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巧。
03
霸國歷史管窺
由青銅器銘文考釋而確定的霸國是一個不見于史料的國名。從大河口墓地中出土的文物可知,霸國歷史可能貫穿整個西周,一直延續(xù)至春秋初期。霸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為霸伯,其統(tǒng)治地域大體在墓地左近的地區(qū),也就是范圍大體在 50 里見方上下。
有人可能會奇怪,作為國家,面積會如此之狹窄?其實周滅商后,以“封建諸侯”的方式保衛(wèi)周王朝的江山,不僅分封兒子、兄弟或功勛卓著的大臣,還分封先圣王堯、舜及夏、商的后代,甚至將一些戎、狄族群也加以遷封,據(jù)說周初分封的諸侯國有1700 多個。這些分封國其實面積都不大,大者方百里,中者方五十里,小者方三十里。成王封弟弟唐叔虞到唐,也就是后來的晉,開始的面積也只是方百里。
當時周王室一般會安排一個大國作為區(qū)域的方伯,這個方伯相當于二級行政區(qū)官員,在某種程度上替周天子治理一方,但事實上他又沒有多少實際的控制權,周天子可以越過他直接與小國對話或往來。當時霸伯大約在西周早期得到分封,以晉國為方伯,到西周中期時較為繁盛,到西周晚期逐漸衰弱,一直延續(xù)到春秋早期,最終被晉國所滅,或被迫遷徙他處。因“霸”國國小勢微,后來有關該國的記載也就湮滅在歷史中了。
霸國人口不多,但在西周時期很“霸氣”,豪華的隨葬品陣容顯示出其國內(nèi)的控制很嚴密。霸國不僅參與周王室祈求鹵鹽豐產(chǎn)的祭祀活動,而且保障周王室鹽源供應,同時操兵守衛(wèi)河東鹽池之安全。出土的霸伯尚盂銘文顯示霸國與周王室關系很密切,周王曾派伯考出使霸國,勉勵霸伯,并賞賜珍貴的苞茅、鬯(chàng)酒等,霸伯回贈周王,并制作寶盂,使子孫萬代永記王恩浩蕩。
霸國與晉、燕等大國有聯(lián)姻。曲沃晉國墓葬中曾出土一件霸伯簋,銘文為“霸伯作寶尊彝”。當時一國之器出現(xiàn)在他國墓葬中,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此國為該國所滅,一是此國曾有女子嫁往該國,器物作為媵(yìng)器來到該國。發(fā)現(xiàn)該銅器的晉國墓葬,墓主是女子,似可推測是嫁往晉國的霸女,如此則晉國和霸國曾為姻親可基本確定。
1 號墓出土的燕侯旨卣,銘文為“燕侯旨作姑妹寶尊彝”?!爸肌笔茄鄧诙T侯的名字,姑妹為燕國女子。此器為燕侯旨為燕國公主出嫁定制的媵器,這是燕國和霸國通婚的實證。
霸國除了與周王室、晉國、燕國政治上往來密切,與周邊諸侯的外交也甚為頻繁,比如倗國、井國等等,都有相關青銅器出土。
我們由大河口墓地的遺物可以看出,霸國受周文化影響,也有獨立發(fā)展的印跡。它擁有獨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也有自身的信仰,如其造型別致的銅人車轄、鳥形盉,葬俗中殉狗而不殉人、墓中設壁龕、口小底大的墓穴形式等。2002 號墓出土的鳥形盉,蓋內(nèi)銘文內(nèi)容為器主乞關于遵行公命的誓言,表明自己的謀畫如系私自策劃,不合命令,甘受刑罰。這里的“乞”應是霸國的一位重要貴族。從誓言看,乞是向“公”發(fā)誓的,應該就是當時的霸伯。這類銘文似乎是侯馬盟書的先聲,在西周青銅器銘文中首見,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
研究霸國的考古發(fā)現(xiàn),還可以明白一些事情。史載周代禮樂制度肇始于周公的“制禮作樂”,也就是確立社會各階層的親疏遠近、上下尊卑的等級秩序,包括棺槨制度、用鼎制度、用玉制度、樂懸制度等,但周初這些制度還是很不到位的。按照周禮,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鼎八簋,而在這里,位列三等爵位的霸伯,其墓中隨葬的銅鼎竟達 24 件、簋 9 件,顯然與禮不合。到了西周中期的 2017 號墓,仍有 13 鼎、7 簋隨葬,與其七鼎六簋的最高待遇相比,仍有逾越,顯然西周中期以后對周禮的貫徹還有死角。
(本文圖片部分為博物館展品,部分來自發(fā)掘報告,謹此向原拍攝者致謝)
圖片 | 翟德芳
排版 | 小謝
設計 | 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