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李茜 鄢靜慧
9月22日,秋分。“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弊鳛槎墓?jié)氣中的第十六個節(jié)氣,秋分,有“平分晝夜”之意,亦有“平分秋色”之意。自此,天地逐漸轉(zhuǎn)冷,萬物由盛轉(zhuǎn)衰,可以明顯感受到“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濃濃秋意。
秋分時節(jié)的景象極美,桂花飄香、絲竹之樂入耳
本期《詩詞中的二十四節(jié)氣》,我們邀請到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教授程韜光,為您解析相關詩詞。
程韜光教授以詩意的語言感慨道,“秋分將時光對折,既有豐收季節(jié)的喧嘩繁盛,亦有收獲過后的空曠冷寂。文人墨客借此談思念之情、訴離家之愁、說人生之味,將千種萬種風情匯入詩中,讓千百年后的我們,依然可以在古人筆下的斑斕秋色中感悟人生。”
元稹為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每一個節(jié)氣都寫了詩,他在《秋分八月中》寫出了秋分時節(jié)的季節(jié)特征——
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彈南呂調(diào),風色已高清。云散飄飖影,雷收振怒聲。
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忽見新來雁,人心敢不驚?
程韜光教授解讀,元稹在詩中將秋分時的景情交融,將一卷秋分氣象圖緩緩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撫琴彈起古老的南呂調(diào),時令八月,秋風吹起,天空高遠。白云飄飛。夏天雷聲遠去,秋分時,天地間萬物歸于寂靜,寒氣和暑熱達到平衡。忽然看見南飛的大雁,心里又怎能不讓人生出秋涼的感慨?
下面這首明代哲學家陳獻章的《楚云臺偶作》,描繪了秋分之夜寧靜深遠的楚地秋日景象,武漢的黃鶴樓也成為詩人在秋分時節(jié)歌詠的對象——
偕一之世卿詣楚云臺偶作呈世卿 其一
明·陳獻章
小立三人靜楚云,水田漠漠向秋分。
千峰笑指來時路,黃鶴樓前月是君。
白沙子全集,陳獻章《偕一之世卿詣楚云臺偶作呈世卿》,武漢圖書館館藏古
程教授介紹,陳獻章是明代著名哲學家、文學家、書畫家,也是心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心即理”,強調(diào)內(nèi)心修養(yǎng)與道德實踐。秋分之時,詩人獨自站在楚云之畔,眼前水田遼闊,秋色漸濃。遠處的山峰仿佛在微笑著指引歸途,而黃鶴樓前的明月,宛如舊友相伴。詩中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寫與個人情感的抒發(fā),描繪了一幅寧靜深遠的秋日景象。
秋分時節(jié)的景象是極美的。宋代詩人謝逸在下面這首詞中,寫出了秋分時節(jié)河清海晏的祥和之景。秋分時節(jié)的秋已經(jīng)過了一半,到了金秋時節(jié),風是清涼的,晨露也透著清冷。圓月高懸,普灑清輝,桂花也開了,香氣四溢。如此月圓之夜,想象這仙宮中霓裳羽衣翩翩起舞,歌舞升平,絲竹之樂徹夜不休,這正是人人向往的祥和之景。
點絳唇·金氣秋分
宋·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
離別故土、思念友人、感懷身世,是秋天詩人寫作的熱門
我們從武漢圖書館中還找到了一首明代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的一首秋分詩《送學官成都》——
送學官成都
明·湯顯祖
扁舟黃葉向秋分,江楚天西滿白云。
到得玉堂無一事,文翁真作梓潼君。
玉茗堂全集,湯顯祖《送學官成都》,武漢圖書館館藏古籍
程韜光教授介紹,湯顯祖的戲劇作品以文辭華美、情感豐富、思想深刻著稱,尤其擅長運用夢境來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對現(xiàn)實的批判,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有重要影響。在這首詩中,詩人寫道:秋分時節(jié),乘坐小舟,看到黃葉飄落,天空湛藍,白云飄蕩。想起自己到達朝廷后卻無所事事,文翁真的成為了梓潼君,不由在惆悵中寄情山水。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的失望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下面這首明代著名政治家張居正的秋分詩,寫作于湖北荊門——
宿荊門寄懷郢中知舊
明·張居正
秋分氣已厲,原野莽蕭森。我行未越疆,已覺離思深。
解轅造山館,山館靄沉沉。朝行畏霜露,夕息憶重衾。
飄雪出遠岫,落葉辭故林。已愴物候變,況驚離別心。
違顔曠庭彩,戀侶解朋簪。徂途指有馀,歸鞅杳難尋。
引領飛鴻翼,遲爾江上音。
程教授介紹,張居正的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秋分時節(jié)離別故土、思念友人的情感。描繪了秋分時節(jié)的氣候特征,以及秋天原野的蕭瑟景象,以雪和落葉為意象,同時也暗示了時光的流轉(zhuǎn)和生命的變遷。通過對自然物候變化的感慨,聯(lián)想到人生的離別,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友情珍貴的深刻認識。整首詩以自然景象為背景,以離別和思念為主題,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xiàn)了張居正深厚的文學造詣和豐富的人生感悟。
古人有“悲秋”的傳統(tǒng)。不同的詩人、不同的境遇,會讓詩人對秋天產(chǎn)生不一樣的感懷。
寄王叔采
明·謝榛
憶昔清洹上,踟躕別右軍。十年殊未見,一字不相聞。
漂泊應憐我,迢遙幾夢君。苦吟先白發(fā),多病后青云。
獨滯周南日,還空冀北群。飛花悵春過,明月感秋分。
天外鶴孤唳,風前蘭自芬。稚圭如舊識,寧復北山文。
程韜光教授介紹,明代詩人謝榛是著名的布衣詩人,一生浪跡四方,未曾入仕。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詩中描繪了詩人回憶過去與友人分別的情景,感嘆十年來彼此音信全無。詩人自憐漂泊無定,夢中思念友人,同時感嘆自己早生華發(fā),疾病纏身。詩人在周南滯留,感嘆時光流逝,春去秋來。最后,詩人以鶴孤唳、蘭自芬比喻自己堅守高潔,期待與友人重逢,共同追憶往昔歲月。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充滿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人生的感慨。
劉禹錫的《秋詞二首》是個另類
被稱為詩豪的劉禹錫的《秋詞二首》被許多研究古典詩詞的專家所喜愛。
程韜光教授曾經(jīng)寫作了《碧霄一鶴——劉禹錫》,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展現(xiàn)了劉禹錫在艱難困苦的貶謫生活中不屈不撓,樂觀進取的精神,劉禹錫的“好心態(tài)”在《秋詞二首》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秋詞二首
劉禹錫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程教授說,《秋詞》之一的首句指出自古以來人們面對秋天常有的悲涼感受。次句的轉(zhuǎn)折表達了詩人與眾不同的觀點,認為秋天比春天更加美好。第三句描繪了一幅秋日晴空,一只鶴高飛于云端的景象,寓意著詩人高潔的情懷。末句則表達了詩人的詩情被此景所激發(fā),達到了超凡脫俗的境界。整首詩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抒發(fā)了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第二首描繪了秋天的景色,詩人通過對山明水凈、夜晚霜降以及樹葉顏色的變化來表現(xiàn)秋天的清新與靜謐。詩中“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形象地描繪了秋天樹葉由綠轉(zhuǎn)黃、由黃轉(zhuǎn)紅的色彩變化。詩人登高遠望,感受到秋天的清新“清入骨”,與春天的繁華喧囂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秋天寧靜淡遠的喜愛之情。
這是兩首抒發(fā)議論的即興詩。主題相同,但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志,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骨見長。“劉禹錫這兩首《秋詞》所展現(xiàn)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顏色,更有為理想而奮斗的氣概和情操,讓我們從中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背添w光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