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鴻章
進入九、十月份,在咸寧,賞桂、拍桂、詠桂,成為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咸寧地名出自《周易》“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意思是有德之君的出現(xiàn)使得天下皆得安寧。桂花之香,甜蜜濃厚、清新淡雅,高貴而又接地氣,既具有消除疲勞之功效,又有獨特的安神、鎮(zhèn)靜作用。咸寧自古就有種植桂花的傳統(tǒng),因此咸寧將桂花作為市花、市樹。
我喜愛桂花,小時候常跟著家人去淦河畔游玩。我鐘情月下的桂,月光灑在桂花上閃閃發(fā)亮,自帶“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意境,又像璀璨的繁星,被香包裹,而桂花默默綻放,香氣撲鼻,一派悠然自得的姿態(tài),凝視之間心生喜愛。
咸寧種植桂花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開始有桂花的栽種。到了宋代,桂花林已成規(guī)模,因桂花繁茂而被稱為“桂鄉(xiāng)”。一直傳承至今,這個名字飽含著咸寧與桂花的深厚淵源。
桂香深處有詩意,有風情。咸寧還是古人“桂酒飲”的起源地——采摘新鮮桂花,放入酒中浸泡,釀成美酒,然后舉杯共飲?!熬拼己鹣悖输W砣诵摹?,這便是“桂酒飲”。據(jù)記載,2300多年前屈原途經(jīng)咸寧,聞見遍地桂花香氣襲人,便與花農(nóng)月下品桂酒、喝椒漿,寫下了“奠桂酒兮椒漿”“沛吾乘兮桂舟”的美麗詩句?!皰彀裆健薄靶幸鲌D”等12幅木牘,表現(xiàn)了咸寧賞桂、植桂、用桂的發(fā)展過程,反映了咸寧深厚的桂花文化。
因桂樹物產(chǎn),又有了桂花糕、桂花糖、桂花湯圓、炸桂花餅等,成為尋常百姓家的美味。曾在咸寧學院任教的聞一多先生,品嘗過友人做的香炸桂花餅,頗覺有趣,稱之為“咸寧的特色”。
秋日的一個傍晚,我和友人游咸寧,賞桂花。那天下午剛下過一陣小雨,空氣中彌漫著濃濃桂香,心曠神怡。一進咸寧景區(qū)北門,只見桂花沿路而植,開得疏密有致,經(jīng)桂香亭,過望月橋,桂柳之美盡收眼底。
沿路的桂花,大致有十幾個桂區(qū),以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為主。漫步路邊,往哪走都是美的熏陶。東岸桂花連成一片,花朵挨著花朵,一直延伸到聽風閣,桂花如金,燦爛奪目。此處視野開闊,遠處的文筆塔、黃鶴樓與桂同框,小鳥嘰嘰歡鳴。
許多游客在此拍照,或站立或彎腰,甚至干脆躺在地上。如今,咸寧從“城外城”變成“市民城”。今年以來實施咸寧東岸透景工程后,“一河一帶”綠道相連,大片桂林抬眼可見,金桂銀桂滿枝頭。
不知不覺中,我們移步西岸清風亭,兩片桂林圍有籬笆,金桂銀桂交織,亭臺樓閣點綴,頗具古典韻味。咸寧祠的桂花廳則是網(wǎng)紅打卡點,往年常見連理枝,素有“花中仙友”美譽。此地乃是園林美景,引得眾人觀賞,不少電影于此取景。只見眼前一枝桂花搖曳如仙子,露出的嫩苞,仿若正輕盈舞動,又像綻放前的蓄力,以力求驚艷的亮相。我不禁心生感慨,為一枝桂花的努力綻放而觸動,盛開就要竭盡全力,凋謝也不黯然神傷。
沿路沒有阻隔,讓人與桂更加親密。有個身著古裝的小女孩跑過來,手捧一把桂花,笑容滿面。媽媽在遠處為她拍照。定格的剎那,小女孩也站成一枝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