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韓曉玲、通訊員夏萍)“叢,指的是人生;臺,指的是舞臺;別,表示人生終有一別?!?月7日,長篇小說《叢臺別》讀者見面會在武漢市江漢路新華書店舉行,作家與讀者共話“戲中戲,城與人”。該書作者韋敏說,這是一本寫武漢城市歷史文化的書,也是在寫武漢人的故事。
《叢臺別》的書名出自同名的著名折子戲。小說以坐落在漢口前進四路的武漢漢劇院為敘事的空間原點——一個曾經(jīng)集中體現(xiàn)了武漢這座城市的政治、經(jīng)濟、商業(yè)、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輝煌歷史的特殊地點,繼而以前進四路的變遷為時代背景,以幾代漢劇演員及其周圍人的沉浮命運為主線,來書寫武漢這座戲碼頭的歷史沿革。
小說主人公是三位青年女性,分別為漢劇名角邰玉、著名記者江淼和女大學(xué)生程米粒。書中通過敘述她們的成長軌跡和家族故事,再現(xiàn)了武漢半個世紀以來的市井生活百態(tài)與其中新舊觀念的沖突,折射了時代與社會的發(fā)展。充滿“戲味”與“漢味”的書寫,將城、人、戲三者融為一體,繪就一幅豐富多彩的武漢生活畫卷。
韋敏告訴現(xiàn)場讀者,這部小說以前進四路作為大的場景,寫到武漢三個家族的悲歡離合,最終留下開放性的懸念。有人在書中回望往事,有人通過別離看到更多希望。讀者們能在書中找到很多武漢的故事,看到很多熟悉的地點和熟悉的武漢話。她希望,能有更多讀者了解“漢劇”這張城市文化名片。
三位嘉賓在現(xiàn)場展開對談?!拔蚁群笤谖錆h4個劇團度過了28年。我兒時曾看過漢劇大師陳伯華的演出,第一份工作也是在武漢漢劇院,對漢劇一直很有情感。”武漢京劇院有限責(zé)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戚永喆說,自己看了《叢臺別》一書后有很多感慨,也希望更多武漢人了解武漢城市歷史和戲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