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不少,但每一部里都有些不一樣的東西,觀眾總能在細微之處體會到豐沛的情感、審慎的思考。辦的了晚會,玩的了音樂劇,拍的了電影也寫的了劇本;導演、編劇、影視、戲劇、跨界、原創(chuàng)······撕掉所有標簽他是——劉能一。
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劉能一,不是第一次與戲曲藝術結緣,從天津衛(wèi)視的《國色天香》到剛剛拿下國家藝術基金的“梅蘭芳三部曲”之音樂劇“梅”,戲曲在他的藝術生命里扮演著濃墨重彩的角色,但他坦言“這次的感覺是最不一樣的”。
作為亮相文化和創(chuàng)始人馬瑛瑛推廣“時尚京劇”布局中的重要一環(huán),《亮相》從一開始就被寄予厚望。為了能讓這部劇更清晰的體現(xiàn)對京劇的創(chuàng)新傳承,對京劇人的聚焦關懷以及對社會的價值影響,導演的選擇必須慎之又慎,為此馬瑛瑛斟酌再三,直至結識了一導。懂京劇、懂戲劇、懂跨界、懂時尚,更重要的是對生活和社會有獨立而審慎的思考,在馬瑛瑛看來他就是把自己對《亮相》的所有構思完美實現(xiàn)的最佳人選。于是馬瑛瑛主動找到一導,不僅提供充裕的資金和人員支持,還把創(chuàng)作自主權完整的交到導演手中,這樣的完全信任和鼎力支持給了一導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能夠將更多對京劇、人生和社會的思緒灌注到作品中,《亮相》這部劇也因此具有了更多層次的思辨價值。
談到《亮相》,一導認為它囊括了多元的種類。雖然把京劇當作主要載體,但是不能簡單的將受眾定位在京劇人、專業(yè)人士或者喜歡舞臺劇的人這樣片面的群體。一導希望能在不同審美的取舍之間達到微妙的平衡,讓不同層面、不同審美情趣的人能有這樣一個契機,一起坐下來看一部劇。要實現(xiàn)這一點,無章的堆砌遠遠不夠。聲光電的運用也好,空間、裝置藝術也罷,所有跨界元素和京劇的碰撞,都需要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內核,這個內核就是《亮相》的精氣神所在。面對現(xiàn)實的焦慮是現(xiàn)代人群的普遍心理,也是引起大眾共鳴的一個節(jié)點,用京劇人的故事來影射現(xiàn)實,讓觀眾們由此產生浸入感、代入感,這種讓藝術關照于當下的做法是《亮相》的本質基因,也是一導五年來一直嘗試、探索的事情。
對于這部時尚京劇舞臺劇,一導進行了藝術、技術、商業(yè)等多方面的考量。在兼顧一些硬性要求的前提下,大量運用戲劇解構主義創(chuàng)作《亮相》,同時向觀眾講述一個現(xiàn)實主義的故事。用一導的話來說,整部劇就是“寫給京劇人的一封情書,更是京劇人用生平、經(jīng)歷寫給社會的一部紀實報告”。在內涵上,一導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更多的涉及到人生思考的層面,聚焦廣大人群在世俗價值觀大量沖擊下的人生抉擇。以劇中第一幕為例,全團大會這樣一個需要純粹、投入、聚神的場合下,手機聲此起彼伏。一導想用這樣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通過手機這個細微的道具、窗口,折射出對現(xiàn)實生活中廣大人群被種種外力操控的反思,這樣的用心在劇中比比皆是。
好多人說《亮相》這部劇充滿了對各種價值觀的批判,其實在一導自己看來,這部劇從來沒有批判過任何一種價值觀,而是在父子、師徒、戀人、兄弟種種人際關系的疊加里,一種心理、一種觀念的軟性對撞。劇中的“霸王”很純粹,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像他一樣,不隨世俗而改變,這沒有錯;“虞姬”同樣沒有錯,她想要愛情,所以守候了十年,而當她選擇未來的時候,也同樣堅定。觀眾們不應該用世俗的眼光簡單看待這些矛盾,自我的搖擺恰恰是現(xiàn)實生活里最真實的再現(xiàn),當人們抱著批判的態(tài)度審視劇中人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自我批判。
除了對人生抉擇的映射,一導在《亮相》里同樣傾注了對京劇現(xiàn)狀的思考。這樣一門流傳百年的國粹,哪怕現(xiàn)在拿出來都足以讓國外的人驚嘆,為什么在我們自己中間反而認為它陳舊過時?我們的京劇有著深厚的美學積淀,那些經(jīng)典的劇本,絲毫不亞于唐詩宋詞的精彩,但是為什么我們熟視無睹,為什么沒有一種成體系的學習鑒賞?那么多人在說對京劇的行業(yè)責任,又有誰真的去提升京劇的認知?一部分死守殉道,一部分胡作非為,京劇的創(chuàng)新傳承到底該怎樣贏得我們自己的接納認同?其實這也是在更高層面的一種自我反觀。
因為亮相提供的廣闊平臺,一導得以淋漓盡致迸發(fā)創(chuàng)作的火花;也因為一導的自由張揚,《亮相》成就了極致的觀感和豐沛的內涵。讓觀眾乃至社會在時尚京劇的浸染里實現(xiàn)自我反觀,是一導對這部時尚京劇舞臺劇最大的期許,也是《亮相》真正讓不同觀眾都沉溺其中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