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北站“綠皮小火車”最后一列班列開行 記者張全錄 攝(信息來源:通訊員劉劍輝)
本報訊(記者張全錄 通訊員劉劍輝)17日,記者從鐵路部門獲悉,位于武昌區(qū)徐家棚區(qū)域的武昌北站已于5月13日起正式停辦行車業(yè)務,擁有109年歷史的武昌北站關站。而在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開通前,火車通過鐵路輪渡過江后的首站就是武昌北站。
百年火車站關站 市郊班列停運
5月10日20時40分,武昌北站送走最后一班市郊8304次列車,承載著武九北環(huán)沿線居民60年綠皮小火車情懷的市郊通勤車停運了。
5月13日上午8時,按照地方和中鐵武漢局集團公司達成的協(xié)議,武九北環(huán)線武昌至武昌北間及沙大聯(lián)絡線(何劉村至徐家棚)停止辦理行車業(yè)務,此舉標志著擁有109年歷史的武昌北站關站了。
據(jù)鐵路部門統(tǒng)計,關站前擁有60年歷史的市郊通勤列車(也稱之為“市郊班列”)早晚4班,每班6節(jié)車廂,從花山附近的何劉村到徐家棚。除了鐵路職工乘坐外,市郊班列也方便了沿線的許多菜農(nóng)。
早在去年12月29日,武漢市政府與中鐵武漢局集團公司簽訂初步補償協(xié)議,標志著武九鐵路北環(huán)線拆除搬遷工作實質(zhì)性啟動,計劃2019年底前拆除完畢。
鐵路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稱,武昌北站經(jīng)歷和見證了中國鐵路的起步、發(fā)展、滄桑與輝煌,在改革發(fā)展的大潮中關站,沒有遺憾,沒有凝重,它只是中國鐵路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武昌北站跨江、客運、貨運、編組站功能早已被其他更專業(yè)、更完善、更先進的設施、設備、站場所取代。
由詹天佑選設 曾聞名全國
1909年,漢粵川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重新選址設立徐家棚站,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北站。
1918年,粵漢鐵路通車,作為北端終點站便是武昌北站。
1937年3月10日,劉家廟站與徐家棚站的兩座鐵路輪渡碼頭竣工,列車從此可以經(jīng)由輪渡直接跨越長江。
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開通,京漢與粵漢兩條鐵路接軌,列車無需再通過鐵路輪渡就可直接過江。武昌北站與這段粵漢鐵路舊線也隨之冷清下來,被定為京廣鐵路武昌北支線。
1990年10月10日,大沙鐵路通車,與武大鐵路合稱武九鐵路。武昌至九江、南昌、上海等方向的旅客列車大多在武昌北站辦理客運。
2000年10月21日,伴隨著鐵路第三次大提速,大部分列車不再停靠沿途小站,武昌北站也因此基本停止了客運業(yè)務,僅在春運期間為了分流武昌站的客流而接發(fā)一些臨時旅客列車,另外就是始于1958年的市郊班列。從此北環(huán)線逐漸陷入沉寂。
2008年,武昌北站只剩下了早晚開行的市郊列車,除了滿足鐵路職工的通勤需求外,也是沿線居民,尤其是菜農(nóng)的出行方式之一。一列列綠皮小火車,似乎穿越歷史,一直奔跑至2018年5月。
未來將成商務區(qū) 建鐵路主題公園
武漢鐵路部門介紹,武昌北站現(xiàn)在的位置正是長江主軸規(guī)劃中的武昌濱江商務區(qū)核心地段,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建成以鐵路為主題的公園,形成集車行、綠道、綜合管廊、景觀于一體的復合廊道,武漢的長江兩岸將越來越美。
與之毗鄰不足1公里遠,設計高度636米,被譽為中國第一高樓的武漢綠地中心正在拔地而起,成為武漢地標式建筑。圍繞綠地中心著力打造金融之都、設計之都,這將助力武漢昂首闊步邁進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大都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