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熬糖現(xiàn)場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周治濤 實習生王勤耕通訊員王林軍肖勁松)臨近春節(jié),武漢市新洲區(qū)鳳凰鎮(zhèn)47歲的陳愛國忙得不亦樂乎,2月1日剛吃完午飯,他就迎來幾個外地來的朋友,來批購紅糖。陳愛國說,“我的紅糖用古法熬制,口感獨特,是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做湯圓、點心、姜茶的好原料?!?/p>
在鳳凰鎮(zhèn)毛沖村點溪園古法紅糖制作基地,記者看到,甘蔗從地里砍回來,碾壓出汁液,去除泥土、纖維等雜質,經(jīng)過柴火灶上的9口連環(huán)鍋熬煮,最終冷卻成型。記者拿起一小塊紅糖,用開水沖泡,杯沿頓時散發(fā)出淡淡的甘蔗香氣,喝到口中,甜而不膩。
陳愛國介紹,通過自然蒸發(fā)熬糖,由于甘蔗品種、收獲時間、熬制火候和保存時間的不同,熬制出來的紅糖氣味、味道和硬度也相應會有所不同?!肮I(yè)制糖采用高溫高壓結晶的工藝,我這個古法熬糖是對甘蔗汁進行高溫蒸發(fā)冷卻,雖然工期長、耗人工、產(chǎn)量低,但是熬制出來的紅糖風味非常獨特?!?/p>
陳愛國指著一口榨汁的大鐵桶告訴記者,他正在請當?shù)氐哪竟?,趕制大型木桶,以便更好地還原明清時期原生態(tài)的制糖工藝。
作為廠長和手藝傳承人,陳愛國和妻子靖響林都是毛沖村人,小時候他經(jīng)常跟著爺爺圍觀村里熬紅糖的作坊。毛沖村支部書記程綱全介紹,毛沖村水土適合種植甘蔗,解放前不少村民都有在家熬制古法紅糖的傳統(tǒng),但因為古法熬出的紅糖產(chǎn)量低、品相差,逐漸被各種包裝精美的品牌紅糖取代,后來工藝一度失傳。陳愛國除了請教當?shù)氐睦鲜炙嚾?,還專門到廣州甘蔗糖業(yè)研究所等機構學習,終于掌握了這種古老的技藝。
去年11月份,陳愛國用武漢市扶貧資金種植的100多畝甘蔗豐收,他聘請當?shù)氐拇迕窦影嗉狱c熬制紅糖,帶動當?shù)卮迕裨鍪罩赂弧?/p>
據(jù)介紹,作為湖北省首家古法紅糖制作基地,紅糖觀光園除了傳承古法熬糖的工藝,還將延伸民俗科普、觀光旅游等功能,新洲“古法紅糖”也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