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富春 實習生 黃昕
做一件好事容易,堅持做十多年好事難上加難。自1998年第一次參與無償獻血后,王俊也不會想到,獻血這條路,他一走就是19年。
“有人說我獻血上癮,不如說我救人上癮。”王俊說。
王俊是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的一名職工,19年風雨無阻,堅持愛心獻血144次。19年來,他的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同時留下的,還有帶給他人重生希望的汩汩鮮血。
王俊1969年出生在山西省垣曲縣,在國家“支援大西北”的號召下,8歲的他隨家人來到千里之外的蘭州落地生根。
1989年,王俊畢業(yè)于五〇四廠技工學校,之后被分配到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走上了和父輩相同的道路——致力于核能研究和開發(fā)。
若是按正常軌跡走,王俊也許和大部分人一樣,默默無聞終其一生。然而,1998年冬天的一次獻血,開啟了他不尋常的生命之路。
當年冬天,蘭州血庫告急,政府號召全市企事單位員工無償獻血。五〇四廠宣講獻血知識,動員職工加入愛心獻血,剛?cè)朦h不久的王俊積極響應。
“那時觀念還比較落后,獲取信息的途徑也有限,很多人以為獻血有害健康。”王俊回憶道,當時自己也有各種顧慮,害怕獻血,“但既然報名了,就咬著牙去了”。
在甘肅血液中心,王俊接受了嚴格的體檢后,獻出了400ml全血。獻血過程中,王俊詳細了解了獻血的相關(guān)常識,對獻血的恐懼也逐漸消除。他還了解到,適當獻血還有利于身體健康。
自從第一次獻血后,王俊獻愛心的腳步就沒有停歇。
國家規(guī)定公民獻全血每三個月一次,王俊從此每隔三個月,都會去獻血點獻全血,十幾年來風雨無阻。無償獻血已然成了這個普通職工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起初,家人也不理解他的行為。“其中最反對的是我母親,老人家總覺得我的身體會受到影響。”在王俊的耐心介紹下,家人逐漸理解了他的選擇,支持他的善舉。
也有不少人問王?。?ldquo;你這樣獻血不怕影響身體健康嗎?”王俊總會坦然地說,“你看我獻血這么多年,身體有什么問題?”
2010年1月,了解到捐獻血小板周期較短,效用更大,蘭州捐獻血小板的志愿者卻少之又少后,為了幫助更多的病患,王俊又走上捐獻血小板的道路。
捐獻血小板比捐獻全血程序多,機器采集分離血小板需要一個多小時,加上血液檢驗所需的時間,每次捐獻血小板,王俊都需要花近5個小時,即使如此,他還是堅持每月去獻血點捐獻血小板,七年來累計捐獻血小板118個單位治療量。
自己獻血能治病救人,這些年王俊心里暖暖的。
五年前,單位一名職工因為重病急需大量血液,正在家人發(fā)愁之時,王俊一人拿出了五本獻血證,解決了同事的燃眉之急。“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看著(同事)病情好轉(zhuǎn)了,感到非常高興。”他說。
19年獻血路,如果按照一個成年人全身血量4000毫升計算,王俊所捐獻的血液已是自身血液總量的33倍,如果救助一個病人平均需要1000毫升血液,他所獻的血已能救活132個病人。
“一想到有需要的患者能在自己一次次的伸出手臂后延續(xù)寶貴的生命,做什么都值。”王俊說。
這些年,王俊先后榮獲“蘭州好人”、“甘肅省最美志愿者”等榮譽稱號,并榮登“中國好人榜”。他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不少人在他的帶動下加入了獻血志愿者行列。有人覺得他很偉大,可在他自己看來,獻血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
生活中的王俊,喜歡鍛煉和旅游。他生活有規(guī)律,每天都堅持步行十公里,以增強體質(zhì),獻出健康的血液。即使在旅游途中,王俊也經(jīng)常在所經(jīng)城市的獻血點獻血,全國20多個城市留下了他獻血的足跡。
王俊還經(jīng)常參加單位、社區(qū)舉辦的道德講堂,或血液中心所舉辦的活動,為他人宣講獻血知識,動員更多人無償獻血。“人總要有社會責任,帶動引領他人,這樣才會有好的社會風氣。”在他的動員下,已有100多人加入了無償獻血的隊伍。
雖然已是中年,但王俊依舊不斷開拓著自己的愛心事業(yè)。2013年,他成為中華骨髓庫志愿者,并于2016年簽訂了“無償捐獻遺體、無償捐獻全部器官”的志愿書,時刻準備著幫助需要的人,給他人帶去重生的希望。
現(xiàn)在的王俊依舊每個月準時去獻血點獻血,他說,只要身體允許,愿意獻血到國家規(guī)定的55歲。王俊也呼吁更多年輕人加入到獻血志愿者隊伍中來,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