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快報訊(記者高達)近日,由蘇州名城保護集團實施的梵門橋弄吳宅保護更新利用工程,正式進場修繕,這意味著蘇州古城區(qū)又一座大型明代宅第即將煥發(fā)新風采。
△梵門橋弄吳宅鳥瞰圖
吳宅位于梵門橋弄8號,屬市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被列入蘇州市67處直管公房文控保建筑保護修繕項目。此宅原為明代大學士宰相王鏊府邸的一部分,清同治四年(1865)曾暫借作紫陽書院,著名學者俞樾任該書院主講寓居于此,光緒六年(1880)歸軍門提督吳瑞生。
吳宅南側的天官坊明代為王鏊故居“怡老園”所在。王鏊(1450—1524),吳縣(今蘇州)人,曾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傅、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被譽為“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吏部又稱作天官,故立“天官坊”牌坊,巷以坊名。天官坊內的嘉壽堂東路邊落在2021年已由名城集團完成修繕,并引入滿堂數字科技,打造為文化藝術復合空間,對外營業(yè)開放。其余部分正在加快推進搬遷規(guī)劃,不久也將恢復原有明代高宅大戶的風貌。
吳宅占地面積約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200平方米,原有兩路五進,中路前三進已于1981年拆除。正路四進明式樓廳前檐為古鏡式礎,較少見,內柱均用楠木,形制高,規(guī)格大,廳前有大型磚細照壁,中有“勤樸永綏”磚雕門樓。東路門廳帶磚細垛頭,后接滿堂軒書房。東路二進花廳帶桁間牌科,雙面枋雕。西設攢尖頂方亭,雕花精致繁復。書房、方亭與花廳以廊相連,院內有湖石假山。吳宅的整體布局為典型的江南大宅院布局,規(guī)模宏大、用料講究、明代遺構豐富,具有極高的文物保護價值、藝術價值、科學研究價值。被陳從周教授收錄到《蘇州舊住宅》一書中,并稱其中路后進上房面闊七間已大于清制規(guī)定,是一處研究明代、清代建筑布局變化的活標本。
20世紀50年代后,吳宅散為“七十二家房客”,長期作為直管公房使用,大量居民聚居。因年久失修、白蟻侵蝕、使用不當,致使屋面局部坍塌、瓦面破損、木構糟朽、油漆剝落、門窗破損,甚至還遭受過火災,亟待搶救和維修。
現(xiàn)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本次修繕工程于2024年10月26日正式啟動,修繕范圍為東路一至五進,中路第四進及后樓廳,采用“揭頂不落架”的修繕方式,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歷史信息,對現(xiàn)存歷史構件進行保護,對殘損部分按照“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進行施工,旨在更好地保護原有建筑肌理,恢復建筑布局和歷史風貌,將繡花功夫融入文物古建筑修復過程中。
蘇州古城自古便是人文薈萃之地,文物古建眾多。近期,蘇州名城保護集團負責實施的鈕家巷陳宅、王宅等大型宅第接連竣工并同步完成招商,保護和利用成果不斷。此外相關團隊還在加快推進范玉山和范雪君故居、春暉堂楊宅、陸潤庠故居等一大批文物古建的進場準備,多處項目即將在年內接連進場修繕,進一步推動千年古城煥發(fā)新活力。
圖片來源:蘇州名城保護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