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游客在泰國“鏟蝦”的視頻引發(fā)軒然大波,中國游客的素質再次遭到眾多“道德帝”聲討。但就在本月20號,有媒體稱泰國王權免稅店工作人員證實這“應該是一兩年之前的事”。加之“現場夾子不夠”“導游催促”“客流量大”以及“其他菜品沒有及時供應”等細節(jié)被披露出來,輿論漸有反轉之勢。
部分國人素質有待提高,這是不容置辯的事實,但不應該被過度丑化。更何況,一事當前應該先問真假,再斷是非。在事情的細節(jié)還沒有被詳細披露出來之前,掀起對國人的批評大潮,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現在媒體已一旦曝光中國游客的負面新聞,很容易會不加分析地自我歧視。由于壞消息在傳播過程中具有引爆性,因此媒體和個人往往傾向于報道國人在海外的粗陋行為,這在客觀上強化了人們對“中國人素質差”的意識。
很多事件之所以能夠引起人們的群起聲討,往往包含多種矛盾,需要具體解構和分析,不能將復雜事物簡單歸結為國人素質低。在我看來,這無疑是一種思維的懶惰。
拿“鏟蝦”事件來說,自助餐在國內也很普及,但為何游客在國內吃自助的時候哄搶和浪費遠沒有那么夸張呢?問題更多出在旅行社身上:由于導游催促導致時間緊張等原因,沒有在質量上保障游客的就餐環(huán)境。因此只將批評和指責放在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上,而不問旅行社的服務是否合乎規(guī)范,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在這樣的現實環(huán)境下,如果講文明,講素質,那就有可能或者吃不上,或者吃不飽,而只能餓肚子了。而且?guī)滋斓穆糜危汲缘貌惶?,導游又在路上告訴大家,這一家自助餐廳是最好的,因此大家對這家自助餐廳充滿期待,在多種原因起作用得情況下,“用盤鏟蝦”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大盤鏟蝦”并不能說明中國游客素質差。
一個人講文明,有素質,是需要環(huán)境的。在一個垃圾遍地的地方,一個平時講公共衛(wèi)生的人,也有可能亂丟垃圾。相反,即使平時公共衛(wèi)生意識很差,亂丟垃圾,但到了五星級酒店,也不可能亂丟垃圾。“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如果該自助餐廳既補充蝦,又補充其他菜品,游客有的挑選,用餐人流不擁擠,夾菜的夾子比較多,我相信,“大盤鏟蝦”就不一定發(fā)生。在那種環(huán)境下,你要游客講文明,豈不是要求他餓肚子?入堯舜之國則為堯舜,入桀紂之國則為桀紂,能夠“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畢竟是稀有物種,不是人人能做到的。(流浪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