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雪糕化得慢,因為加了膠?
“雪糕化不化”的話題,這兩天我跟各路記者真的聊吐了
網(wǎng)友們玩得很開心,各路蹭流量的媒體也沒閑著,市面上的雪糕、冰淇淋試了個遍。
你手里的雪糕化沒化我不知道,但這破話題能霸屏好幾天,我都要石化了
前兩天說過,融化速度和成分有關。
有人堅持說“和蛋白質(zhì)、固形物無關,是水分多少決定的”。拜托,水分少,不就是干貨多嘛
其實水含量并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增稠劑也不是“不化”的唯一原因。
具體到這個案例,主要是因為干物質(zhì)多,還有增稠劑(可溶纖維)輔助——干物質(zhì)中的蛋白質(zhì)和增稠劑(可溶纖維)都是大分子,它們能形成腳手架一樣的空間結(jié)構(gòu),所以可以幫助保持“形狀”。
本以為“31度不化”“卡拉膠有毒”就是事件的終點了。
沒想到啊,還有“火燒雪糕”這么刁鉆的角度,真的要叫一個“絕”!
其實這一“創(chuàng)意”的鼻祖,要追溯到10年前的“濕面條可燃,因為加了膠”。
后來又衍生出了“餅干可燃”、“粉條可燃”、“腐竹可燃”、“紫菜可燃”、“薯片可燃”、“方便面可燃”等一系列“燃”話題。
這是10年前食品行業(yè)謠言泛濫的縮影。“濕面條可燃”采訪的那位專家,就是后來因造謠勒索企業(yè)被判刑的董金獅。
沒想到10年后,這一話題在雪糕身上復辟了。
“雪糕燒不化”,聽起來匪夷所思,但所有現(xiàn)象都有其內(nèi)在的科學道理,所以我試著解釋一下哈。
比如有網(wǎng)友用打火機燒雪糕,燒出一片黑色。
這種情況的解釋是:火機里的燃料含有雜質(zhì),且火焰離雪糕太近,燃燒不完全,產(chǎn)生碳黑,類似煤氣不完全燃燒會把鍋底熏黑
有的網(wǎng)友用了非常專業(yè)的“噴槍”,結(jié)果雪糕都燒焦了也不化。
這種情況的解釋是:噴槍火焰溫度可達1300度,而雪糕導熱性較差?;鹆ψ悖植繗饬鲝妱?,而水分又沒那么多,所以在燒化的同時,水分迅速蒸發(fā),干物質(zhì)在表面形成干硬的固體外殼。
繼續(xù)加熱,固體表面就被燒焦了,應該還能聞到類似頭發(fā)燒焦的臭味,畢竟含有蛋白質(zhì)。
同樣是噴槍,有的一噴就化。
這個解釋是:沒有結(jié)構(gòu)支撐物質(zhì),熱力又不足以將水分迅速蒸發(fā),就會有肉眼可見的融化。
1塊錢一根,有點奶味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
還有帶巧克力脆皮的,也能燒化,不會燒焦。
這個解釋是:巧克力熔點在36度左右(入口即化),因此會迅速融化。巧克力里主要是可可脂(或代可可脂),不會揮發(fā),所以即使用噴槍也是流湯,而不會變干、固化。
總之,花式燒各種雪糕會有不同的反應,但各有各的科學道理,沒啥神秘的,更不存在什么見不得人的勾當。
大熱天的,別燒雪糕了,你不嫌熱,我看著都熱。浪費食物是可恥的,吃了不好嗎?
其實“雪糕化得慢”變成一個負面標題真的挺奇怪的。
化得快,流一手湯,“啥破玩意兒!”
化得慢,“加啥了?啥破玩意兒!”
要是雪糕能說話,它得怯怯的問:
領導,我現(xiàn)在…可以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