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橄欖調和油旗號,實際上成本很高的橄欖油在產品中占比還不到1%;還有一些花生調和油,花生含量其實不到2%,這不是忽悠消費者嗎?”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直接表示:在食用調和油領域,存在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的現(xiàn)狀。
據(jù)悉,造成這種亂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十多年前醞釀制定的國標《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一直沒有出臺。不過王瑞元等多位業(yè)內專家透露,新制定的“植物油”標準報批稿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食品產品分委員會會議上已獲通過,其中最大特點有兩個,調和油不能亂冠名,將統(tǒng)一名稱;同時必須標注油品成分配比,含量在2%以下的則可以不標。
不少調和油以貴油品來冠名
在各大超市賣場,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調和油在食用油貨架上占比不小,各大品牌幾乎都有調和油產品。如金龍魚、多力等調和油標簽配料表標注有8種油品;金鼎一款調和油標注有4種油品。
不過,稍微留意會發(fā)現(xiàn),不少品牌的調和油標簽上都很難找到具體配方比例。根據(jù)我國《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guī)定,預包裝食品中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
根據(jù)這項規(guī)定可以看出,食用調和油標注的配料表中位列第一位的應當就是使用量最大的油種。
北京晚報記者注意到,不少調和油品牌標簽配料表第一位都是大豆油,也就是說,大多調和油基本上都是以大豆油為主;但是調和油名稱卻是五花八門:香芝麻炒菜油食用調和油、濃香花生食用調和油、亞麻籽食用調和油、必需脂肪酸食用調和油、葵花籽清香食用調和油、芥花籽橄欖油食用調和油等,不一而足。
“你看這名字叫香芝麻炒菜油、芥花籽橄欖油的,一般我們就會認為這桶油主要成分是芝麻油、橄欖油”,在超市里選購食用油的呂阿姨告訴記者說,這些油品比轉基因大豆油要貴很多,有的品牌雖標了具體含量但顯示也很少,有的干脆就不標含量,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高檔油脂調和在里面。
記者發(fā)現(xiàn),上述這些以貴油品命名的調和油,其實貴油品在產品配料表排序中明顯靠后。如一款芥花籽橄欖油中的橄欖油含量還不到2%;亞麻籽食用調和油中,亞麻籽排序在最后;濃香花生調和油中排第一位的是大豆油。
“一般而言,食用調和油配方的前兩位占到最大比例,后面的配方成分幾乎都不足10%.”一家糧油企業(yè)人士表示,其實市場上主流品牌調和油主要配料就是大豆油、菜籽油,區(qū)別就是其他油種多少,像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等價格相對高的油種在調和油中的含量普遍少,但是不少企業(yè)卻用這些油種冠名,甚至不到1%也敢冠名。
比例不公開存在忽悠現(xiàn)象
“打著橄欖調和油旗號,實際上成本很高的橄欖油在產品中占比不到1%;還有名稱是花生調和油,其實花生含量不到2%,這不是忽悠消費者嗎?”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接表示:在調和油領域,正規(guī)企業(yè)不會造假可以放心食用,但是也確實有企業(yè)通過不正當手段加工調和油,以次充好、混淆概念。
據(jù)了解,我國是食用油消耗大國,油脂市場上不僅有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人們喜愛的大宗食用油,為滿足消費者營養(yǎng)和風味的需要,食用油市場上還有數(shù)以百萬噸銷量的食用調和油。
調和油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成品油按照營養(yǎng)和風味的需要,按一定比例科學調配制成的食用油,不僅脂肪酸組成的平衡性好于單一食用油,還含有單一油品所不及的多樣營養(yǎng)成分。不過,很多調和油配方比例不公開也成了普遍現(xiàn)象。
“調和油在中國市場上占比非常大,位居第一,不過有的調和油名稱將老百姓喜歡的中高檔油品放在前面命名,盡管在當前是合法的,但確實沒有給予消費者應有的知情權”,王瑞元如此表示。
“導致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還是由于利益的驅使,如果公布了配比其實就相當于公布了成本”,有業(yè)內人士更是直接表示,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只要不標配比,一些企業(yè)可能會對調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進行調節(jié),消費者卻無從知情。不僅如此,由于消費者缺乏對調和油各種油品構成比例的了解,如長期食用,對身體營養(yǎng)均衡也會帶來影響。
難產10年的國標終于過了
據(jù)了解,被專家指責“忽悠消費者”的食用調和油市場亂象為何能夠存在,根本原因就是十多年前醞釀制定的國標《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一直難產。
據(jù)悉,2004年新的國家食用油標準開始施行后,當時食用調和油市場的隨意勾兌現(xiàn)象、標識混亂、名稱繁雜的問題就已經引起有關部門注意。2004年12月,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在上海召開研討會,官方、學界以及企業(yè)代表參加了研討,確定了《食用調和油》標準制定方案,并向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申請立項。但是,隨著后來在征求意見時各方意見不統(tǒng)一,一直未果。
“食用調和油國標長期未能出臺的另一原因就是檢測方法缺失,導致調和油國標缺乏一個至關重要的技術支撐”,有業(yè)內人士曾表示,只有調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類才能比較準確地測定出來,但是很多調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至9種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難通過儀器測定出來了。由于技術的空白,使得調和油的檢測方法無法普遍運用于目前的調和油產品。
不過,對于檢測方法缺失的說法,王瑞元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幾種不同油脂混在一起確實很難精準檢測,但對于基本含量還是可以檢測的;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也要求食用調和油生產企業(yè)必須盡到社會責任。
參與植物油國家標準制定的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常務副會長、江南大學教授王興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調和油產品并非中國獨有,歐美、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也有調和油產品,國外目前也沒有相關標準和各成分的定量測定方法。食品產品的監(jiān)管方式并不僅僅只有檢測方法一種,還可以通過企業(yè)的不同油脂進貨量、出貨量以及庫存進行監(jiān)管或者通過企業(yè)留樣檢測等判斷。
“一個國家標準的出臺并非一蹴而就的”,王興國表示,目前,新的植物油標準報批稿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食品產品分委員會會議上獲得通過,其中對調和油就明確規(guī)定最關鍵兩點:首先是不管是添加了什么油脂種類的調和油,都統(tǒng)一名稱為“食用植物調和油”;其次是必須標注各種油脂成分占比。“目前,該標準正等待相關部門審批結果”,王興國表示,今年內或將能夠得到實施。
標注配比的調和油提前現(xiàn)身
如果按照新的植物油國標中規(guī)定的關鍵兩點,目前市場上確實有不少調和油與之相悖。不過記者在市場走訪同時也發(fā)現(xiàn),有一些調和油開始有所變化,向新國標提前看齊。
中糧福臨門、魯花、長壽花、匯福、古船、火鳥等調和油在配料表中開始標注各種油脂的占比;不過對于調和油的名稱,大部分品牌還是五花八門,將貴油品標注冠名仍然比較普遍。
“新標準如果正式實施,那么就意味著今后調和油不能亂叫了,消費者也起碼清楚各種油脂的比例”,王瑞元表示,過去叫橄欖調和油、花生調和油、芝麻調和油,一旦新的國標正式實施,這些都不能用了,“油脂界也希望國標盡快公布實施,早日規(guī)范市場,確實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