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 (記者 王小英) 生活好與否,全在臉上。7月9日至15日,脫貧攻堅在行動-甘肅民族地區(qū)網(wǎng)絡主題采訪活動走進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區(qū)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在這里,村容村貌的變化,都不及他們臉上的笑容來的真切。笑容的背后,恰是近幾年精準扶貧帶來的山鄉(xiāng)巨變。
一輩子只會種地的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上灣鄉(xiāng)馬巴村村民蘇小蘭,2016年嘗試種植了高原樹莓,這紅紅的果實能讓她家的日子逐漸變得紅火,她說,如果收成好,今年家里就可能會脫貧。
在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56歲的宗月兒(音)將土地流轉給公司,并在企業(yè)打工,當天,她正在蔬菜基地采摘西藍花,每天能賺65元。
和宗月兒(音)一樣,她們也都是附近村民,就土地流轉后,選擇到基地打工。同樣是種地,但這種干多少賺多少的活兒,她們覺得比過去要好。
因為兩個孩子要上學,家里缺勞動力,生活較為困難,江菊香也選擇將土地流轉給蔬菜基地后打工?;亓私馑那闆r后,她每天能賺70元。
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的郭宏杰,原本在外打零工,4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當?shù)卮u雕結緣。他狠心回老家進入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雕刻車間做學徒,如今已是一名磚雕師傅,每月能賺4000元收入,還能陪著孩子一起長大。
妻子因病去世,女兒要上學,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三塬鎮(zhèn)新建村三社村民胥王寶的生活過去一直很困難。2017年,他在三塬農(nóng)業(yè)示范園區(qū)承包了2個大棚,凈收入2萬多元。今年他的膽子更大了,承包了4個大棚,對脫貧也有信心了。
因為自己年輕時要外出做生意,家里的牛羊全靠妻子和三個兒子養(yǎng),最終導致三個兒子都沒能上學,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鎮(zhèn)多河村更知地自然村村民德合拉最大的遺憾,“兒子們出去打工吃了沒有文憑的虧?!睘榇?,他牽頭成立養(yǎng)殖合作社,全村人一起放牧解放勞動力,如今兒子們在外打工,老伴在合作市租房,陪孫子上學,“一定要讓孫子們上學?!?/p>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年底,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唐尕昂鄉(xiāng)讓吾道村64歲的村民閏蓮(音)將拿到她人生第一筆打工的收入。原本在家種青稞的她,因為村里改種當歸,她不僅嘗試種植當歸,還到中藥材育苗基地來打工,每天有100塊錢的收入,當天,她正在育苗基地除草。
在合作市那吾鎮(zhèn)卡四河村,29歲的旦知昂杰如今可是一名會技術的人。自從村里成立酸奶加工車間后,他再也不用每天往返于合作市區(qū)出售鮮奶。如今,村里的鮮奶統(tǒng)一收購,并加工成酸奶后出售,他不僅每天有出售鮮奶的收入,年底還能參與酸奶的分紅,去年5月到年底他分了3500元,今年可能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