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午,在每個人心中種下“鄉(xiāng)愁”的臺灣文學家、著名詩人余光中在高雄醫(yī)院病逝,享年89歲。
余光中以抒發(fā)自己思念祖國、渴望兩岸統(tǒng)一的《鄉(xiāng)愁》詩作被大家熟知。不過,余光中與四川的情緣,卻不大為人所知。
2005年,四川電視臺《周五刊》欄目曾做過一期長達21分鐘的節(jié)目,專訪余光中先生。在節(jié)目中,老先生侃侃而談自己在四川的經歷,還用四川話朗誦了《鄉(xiāng)愁》。
余光中生于南京,9歲因戰(zhàn)亂而逃離故鄉(xiāng),后來又輾轉避難于重慶。在巴山蜀水深處,余光中度過了中學時代。
余光中可以說是地道的“川娃子”,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在海外,夜間聽到蟋蟀在叫,就疑心是四川鄉(xiāng)下聽到的那一只”。在《羅二娃子》一詩中,他以真摯的感情,寫出了對童年玩伴的懷念,詩中沒有技巧和華麗的辭藻,只有一片純然的童真和令人動容的真情。
羅二娃子他家,就在牛角溪的對岸,
那年夏天,漲了大水,斷了木橋
我跟羅二娃子只好隔水大喊,站在兩岸……
羅二娃子喊:
我家的花娘娘上星期生了一窩小狗
我喊
我那只寶貝蟋蟀死了,啥時候你再幫我逮一只
羅二娃子喊,
水一退,我就過來,
我送你一只小花狗。……
水聲翻滾,拍散我們的呼聲……
后來我再沒有見到過羅二娃子,
我跟家里就離開了四川
童年就鎖進那盆地里
在最生動,最強烈的夢里,現(xiàn)在
我仍然看見他,羅二娃子
浮浮沉沉,向我游過來,
揮動雙臂……
哦!羅二娃子……
采訪結束后余光中與本臺記者合影
當然,余光中與四川的緣分不止于此。
余光中寫給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2006年9月8日,余光中再次來到成都參觀了杜甫草堂。漫步在草堂的花徑蓬門之間,余光中感慨地說道,“李白的詩輕快有如貝多芬,杜甫詩沉郁更像莫扎特。我雖然比杜甫晚了1300年,但又比他大了二十歲。其實我比杜甫可幸運多了,因為杜甫一生輾轉顛沛流離,離開家鄉(xiāng)之后就沒能回去,而我卻能經?;貋怼K晕椰F(xiàn)在不能再寫鄉(xiāng)愁,要改寫鄉(xiāng)情了?!?/p>
如今,斯人已逝,詩歌流芳,余光中先生,一路走好。(四川電視臺新聞中心·四川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