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這兩天,一篇名為《為什么說北京南站不如上海虹橋站?》的爆款文章刷了屏。常在京滬走,評論君對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都不陌生。應該說,盡管這篇文章一些表述偏主觀,不少舉例偏極端,但它確實提出了一個讓很多人有話想說的真問題:同樣兩個特等高鐵站,為何面貌大不同?
不妨,先為北京南站說句公道話。北京南站是中國第一座高鐵車站,也是老南站基礎上改造的站,2008年投入運營時,上海虹橋站剛剛開建。所以,北京南是無先例可考,虹橋站是有依據(jù)可循?;蛟S正因如此,無論股道數(shù)還是地鐵列車接駁,北京南站都存在改進空間。比如,大家吐槽的北京南站列車地鐵換乘擁堵,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沒有虹橋地鐵站與虹橋高鐵站之間的寬敞接駁空間,同時,因為進出站口偏少、換乘不在同一平面,耽誤了不少時間。
然而,看到“硬件”不足,更應看到“軟件”欠缺。上海虹橋站的日均客流量比北京南站大,卻顯得更為“輕松”,為何?主要還是贏在了管理。在上海虹橋交通樞紐打車,直觀的感受是:幾車一組、齊頭并進、效率頗高,地面管理者高效掌握著調(diào)度節(jié)奏;而正如網(wǎng)友所言,北京南站“安檢口少,有時要30分鐘,擠到窒息”“打個出租車,花了一個多小時”,這已經(jīng)不僅僅是通勤效率問題,這意味安檢、等待過程本身在增加危險系數(shù)。
解開這樣的結(jié),要能聽到“抱怨”,更要聽進“抱怨”。你想,人們?yōu)?50公里時速的復興號喝彩,中國速度真牛,好不容易提上去的速度如果在站內(nèi)損失了,那豈不是太可惜?
不禁想起東京羽田機場。一位名叫新津春子的中國后裔,因為一絲不茍的清潔本領,讓羽田機場成了世界上最干凈的機場。細致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新津春子認為,機場洗手間的吹風干手機,用后會產(chǎn)生細菌和異味,元兇是里面1厘米寬的排水溝。清理干凈,才沒有隱患。
這樣的服務者當然是“國寶”,但是要催生這樣的服務意識,離不開人性化的管理體系,而要管理者提升標準體系,歸根到底需要對職業(yè)的高度認同、對乘客發(fā)自心底的尊重。我們相信,如果連“排水溝里的灰塵”都能看到、愿處理,其他顯而易見的問題,就不可能久拖不決。很多事情,看起來在細節(jié)與末梢,本質(zhì)是在源頭的管理。
從另一個方面說,車站是縮小的城市,城市是放大的車站。對于外來者,落腳第一站總是交通樞紐,這是城市遞出的第一張名片,要經(jīng)得起回眸。提升城市的軟實力,不妨從讓交通樞紐更舒心開始。城市治理水平,或許沒有一個絕對標準,但總要有一個被感知的方向,需要更多改進成果。從這個角度看,眼睛看到了問題,就是發(fā)現(xiàn)了治理提升的臺階;解決一個個問題,我們的城市治理,才能更好地跟上城市發(fā)展的步伐。
前段時間,作家韓寒在微博上為上海延安路一條公交車道的不合理設置較真,作家鄭淵潔則在為北京街頭一條被機動車占用的自行車道鳴不平。這么說來,無論京滬,城市治理的繡花功夫,還都要繼續(xù)做足。這正是:城市治理無止境,通情達理路才通。大家晚安!
(文 | 何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