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大學
原來,浙江大學北美校友會大紐約分會送給了浙大120周年校慶一份特別的禮物:北京時間5月21日,紐約最具地標性的建筑帝國大廈將亮起“浙大藍”,為浙大校慶獻禮。這也是帝國大廈歷史上首次為中國內地大學亮燈。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自5月份以來,浙大已經不是第一次刷屏朋友圈了。5月3日,由幾位浙大校友創(chuàng)立的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浙大教育基金會捐贈11億元人民幣!
浙大刷新國內校友捐款最高金額記錄
據錢江晚報報道,5月3日,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浙大紫金港校區(qū)舉行的簽約儀式上,正式宣布向浙大教育基金會捐贈11億元人民幣。這個數額打破了去年9月由電子科技大學校友熊新翔創(chuàng)造的10.3億的捐款紀錄,成為國內高校獲贈的最大單筆捐款。
遂真投資的管理團隊強調,這筆捐贈是公司行為,而不是單獨幾個校友的個人行為。
“遂真”取自浙大校歌,遂真投資股東均為浙大校友。遂真投資提供的資料顯示: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Seeking Capital)是由浙江大學校友于2015年發(fā)起成立的社會化平臺公司,旨在匯集浙大校友、浙大、政府及社會資源,助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價值共創(chuàng)。
這些捐贈,將設立“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遂真教育發(fā)展基金”,將持續(xù)10年共計捐贈11億元。
▲圖片來源:浙江大學官網
為什么是11億元?遂真投資回應說,“10年磨一劍,11億也代表校友們對母校的一心一意?!?/p>
遂真相關負責人表示,捐贈目的是通過平臺的市場化運作,以有效、可持續(xù)的方式反哺母校。本次合作嘗試以學校、校友為依托,以金融、產業(yè)為助力,通過市場化運作推動產業(yè)轉型升級,力求實現(xiàn)多方共贏。
根據協(xié)議,捐贈資金將用于成立“浙江大學遂真產業(yè)與金融研究中心”,支持浙江大學人才隊伍建設、學術研究、人才培養(yǎng)和國際交流合作等。首期捐贈的1200萬元用于設立“浙江大學淳真國際交流獎學金”,定向獎勵學校優(yōu)秀學生開展海外研修、國際交流、聯(lián)合培養(yǎng)等項目。
“最慷慨校友”熊新翔,一人捐款10.3億
浙大校友企業(yè)11億元的捐款,打破了去年“中國最慷慨校友”熊新翔創(chuàng)造的10.3億元記錄。但由于熊新翔的捐款屬于個人行為,他仍然保持了中國高校校友的個人捐贈記錄。
據四川在線此前報道,2016年9月21日下午4:30,電子科技大學1986級校友、重慶博恩科技董事長熊新翔在母校60周年校慶之際,捐資10.3億元設立“博恩教育發(fā)展基金”支持電子科技大學的發(fā)展。
根據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fā)布的《2017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100強》顯示,電子科技大學在2017年全國排名為第29名,但其歷史捐贈總額卻高居全國第四。數據顯示,電子科技大學的捐贈總額為15.73億元,熊新翔一人就貢獻了約三分之二??梢哉f,這位“中國最慷慨校友”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母校的捐贈文化。
▲圖片來源: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
熊新翔表示,母校在他心目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科畢業(yè)后,他先后轉戰(zhàn)攀枝花和深圳,最后扎根重慶,在創(chuàng)業(yè)道路上愈戰(zhàn)愈勇。熊新翔說,“這一切無不得益于在電子科技大學的哲學領悟!”他也因此多次強調“電子科技大學是我唯一的母校!”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電子科技大學博恩跨學科創(chuàng)新發(fā)展基金項目總額度為10億元,從2016年9月至2025年9月分十年到賬。這項基金用于支持電子科技大學在環(huán)境保護、食品安全、大數據以及產融結合、商業(yè)人才培養(yǎng)等多領域跨學科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其用途包括但不限于:
引進一流師資,設立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崗位,聘用專職科學研究人員,建設專用物理空間,設立專項發(fā)展基金等。
思想轉變,高校收入激增
近幾年,中國內地高校在吸引社會捐贈方面大有進步,捐贈收入逐漸成為高校新的收入來源。
中國慈善聯(lián)合會發(fā)布的《2015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稱,2015年獲得捐贈最主要的領域中,教育超過醫(yī)療、健康,躍居第一位。而教育領域捐贈額的猛增主要源于高校接收的捐贈。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統(tǒng)計顯示,全國高校累計捐贈在1億以上的校友(含集體)有50多人;1000萬以上的校友有360多人;100萬以上的捐贈校友人數高達1300多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捐款人數最多。
業(yè)內人士認為,目前高校吸引社會捐贈呈上升之勢,得益于現(xiàn)階段民間財富的積累到達了一定程度,具有現(xiàn)代捐贈理念的一批互聯(lián)網“新貴”崛起。
在2010年之前,國內名校多數是在一筆筆捐贈主動找來時,才陸續(xù)“被動”地成立了自己的非公募基金會。直到今天,財政撥款仍幾乎是一所中國公立大學收入的全部,捐贈收入則可以忽略不計。
長期關注高校捐贈問題的云南大學教授羅志敏表示,無論主動被動,高校吸收社會捐贈、走向辦學資金來源多元化是必然的趨勢。學校要靠政府,更要靠社會。
2015年11月,國務院印發(fā)《的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總體方案》指出,“高校要不斷拓寬籌資渠道,積極吸引社會捐贈,擴大社會合作,健全社會支持長效機制,多渠道匯聚資源,增強自我發(fā)展能力”,羅志敏認為,國家政策明確鼓勵高校從社會汲取辦學資源。
總體來看,校友捐贈額度與大學優(yōu)勢特色學科專業(yè)的市場需求大小、行業(yè)景氣周期、大學人才培養(yǎng)水平、校友個人的努力與社會資源等諸多因素相關。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更多的高校接受校友更大的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