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見習記者 周雨佳 通訊員 王欣
“電費來了電費啊!同興里的電費來了!”伴隨著一聲聲高亢的叫喊聲,一個戴著眼鏡的瘦弱女人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開始挨家挨戶收取電費。
1995年的《東方時空》,記錄了武漢供電局收費員劉霞一天的收電費工作。
如今,29年過去,劉霞已經退休多年,但是她的一天成為了珍貴的歷史記錄,見證了武漢電力事業(yè)的變遷和發(fā)展。
從上門收費到足不出戶
時針撥回到29年前。
早上7點,劉霞已經踏著她的自行車,開始一天的工作。收費員的工作時間,并不固定,需根據居民的作息來。在街頭巷尾穿梭的劉霞,蹬自行車也蹬出了一套收費經驗。
“像武湖農場,去早了沒用,用戶還沒起,得中午去。而三陽路這樣的地方,得在早上7點之前或者下午5點之后下班完了再去,白天人家都在上班,沒人在家?!?/p>
當年收取電費,看居民的作息規(guī)律,也要靠自己跑得勤快。劉霞所在的三陽營業(yè)所收費站有十多個人,每位收費員要負責4000余戶的電費收取。
不僅對接的居民多,戶外工作還面臨天氣干擾?!笆召M這件事,是風雨無阻的。其他天氣都好說,就怕下雨把賬單和錢打濕,那就白跑一趟了。”
“現在好了,以前繳費跑斷腿,現在動動手指頭就行?!眲⑾夹χf。
從人力上門收費,到營業(yè)廳繳費,再到短信提醒。2014年,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陸續(xù)推出支付寶、微信等繳費方式,不論是繳費方式還是用電服務,在29年的發(fā)展中都實現了飛躍發(fā)展。一聲聲“收電費了!”的喊聲,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回音。
從人工對賬到自動抄表
20世紀90年代初,武漢居民用電多采用“一表多戶”的抄表收費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容易造成停電,且容易造成鄰里的電費糾紛。
在《東方時空》的影像資料中,就記錄了劉霞和住戶因此發(fā)生的一段爭吵。
過去收費全憑收費員的一紙賬單,所有的賬目都要手工記錄核對,不僅效率低下,還容易出錯。
“收到的錢基本上都是幾角、幾分這種,一筆一筆錢都要靠自己數清楚,有時候數完半天就過去了,有時候帶回家后被小偷翻窗偷走,這個錢還得自己補上。”劉霞回憶道。
隨著技術進步,人工算賬的時代已過去。數據顯示,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自動化抄表率超過99%,位于全省前列。如今,武漢持續(xù)推進“一戶一表”,智能電表的普及使得用戶可以實時監(jiān)控自己的用電量,打開手機可查看實時用電數據,所有賬目都清晰明了。
武漢人年用電量增長近10倍
時隔29年,劉霞再次看《東方時空》那段關于自己的影像時,依然會忍不住熱淚盈眶。她說,很高興自己的一天生活能夠見證收費方式的發(fā)展,“現在的收費方式越來越智能了,那個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大家的生活都越來越幸福了。”
根據報告數據顯示,1995年武漢城鄉(xiāng)居民用電戶數(電表戶數)46.6萬個,平均每人每年生活用電量145.8千瓦時,平均每戶每年生活用電量527.2千瓦時,2023年武漢城鄉(xiāng)居民用電戶數(電表戶數)625萬個,平均每人每年生活用電量1390.80千瓦時,平均每戶每年生活用電量3057.16千瓦時,95%的客戶選擇在線上繳納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