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詳見如下:
高校迎新,“打地鋪”里的時代變遷
□ 湖北日報評論員 張雙雙
閱讀提要
這么多年過去,打地鋪這樣的迎新場景算是一個小小的窗口,從中能看到高校、家庭、社會乃至一個國家靜水流深的變化。
兒行千里母擔憂,送孩子上大學,是新生家長心中的頭等大事。又到開學季,各大高校迎新工作花樣百出,心意滿滿。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在東體育館設置“家長休息區(qū)”,提供100余套床鋪供新生家長免費住宿,暖心舉措贏得家長點贊。
過去,物質(zhì)條件有限,家長長途跋涉把孩子送到學校,很難實現(xiàn)當天去當天回。學校周邊旅館供不應求、價格飛漲,不少遠道而來的家長面臨住宿難題,一些高校免費開放體育館、圖書館、食堂等公共空間,讓新生家長打地鋪過夜。那時的將就,是出于無奈,也是對子女深沉的愛。曾經(jīng),600多名家長在華中師范大學佑銘體育館打地鋪的場景,令無數(shù)人動容。2015年,華中師大為新生家長統(tǒng)一安排培訓中心標準間,徹底告別了連續(xù)9年的家長“打地鋪時代”。新生家長打地鋪的圖景也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現(xiàn)在的這項服務,也有了一些新變化。涼席、毛巾被變成了瑜伽墊和空調(diào)被,館內(nèi)空調(diào)、熱水、飲用水一應俱全,還分性別設置休息區(qū),住宿條件更好、更人性化。“可以住酒店,但更想體驗一下打地鋪。”很多家長認為“家長休息區(qū)”既方便又溫情,可以讓他們更深入地感受孩子將要生活4年的校園。從過去的“將就一下”到如今的“體驗一下”,從省錢到嘗鮮,心態(tài)變得更加從容。
一個家庭的很多選擇,都要受到現(xiàn)實的框定。隨著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質(zhì)的飛躍。高鐵四通八達,飛機穿梭云際,行李可以快遞,生活用品可以網(wǎng)購,準大學生一個人輕裝簡行,就能順利報到。但很多家長依舊愿意送孩子上大學,不僅是幫助孩子安頓校園生活,更多的是一種儀式和陪伴。越來越多的家庭提前趕到學校所在地,借此來一場城市深度游。選擇在學校打地鋪的家長,也不再只是為了節(jié)省開支,更注重情感的交流與體驗,感受那份屬于大學校園的氛圍。
高校各有自身實情,迎新服務不可能一刀切。有的高校將培訓大樓的客房免費提供給新生家長住宿,有的是實施網(wǎng)上自助報到,向新生傳遞獨立報到、獨立面對的理念。很多學校的迎新首站搬到了機場、火車站,為家庭有困難的學生開辟綠色通道,入校后加強志愿者服務等,減少了父母后顧之憂。
過去,圍繞家長送新,復雜的社會評價中,有對家長不放手的苛責,有對學生要“斷奶”的苛責?,F(xiàn)在,翻看網(wǎng)上的留言,理性、平和的討論多了,公允、客觀的交流多了。很多人對父母在價值排序中把“多陪孩子一天”擺在前面多了一些理解,對父母與子女因分別帶來的牽掛多了一些觀照、一些體諒。
我們已習慣把迎新稱為“季”。這么多年過去,打地鋪這樣的迎新場景算是一個小小的窗口,從中能看到高校、家庭、社會乃至一個國家靜水流深的變化。時代變遷也提供了龐大而豐富的信息庫,人們看待問題的層面也更加多元、更加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