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團老師和學生互動 受訪者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狄鑫 通訊員 亢錦 黃小艷 實習生 魏茜倩
為全體學生定制四季校服,對接愛心人士定制學具,研討新學年送教工作計劃……這個暑假,襄陽市保康縣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們,依然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
為了讓每個特殊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2017年,??悼h特殊教育學校成立送教專班,每月抽出專門時間,兵分兩路送教。7年來,送教團累計行程6萬多公里,為全縣80余名適齡殘疾學生送教上門,其中37人已經(jīng)順利畢業(yè)。目前,全縣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
翻山越嶺110公里
只為上門授課60分鐘
地處鄂西北的保康縣是襄陽市唯一的全山區(qū)縣,全縣180多名適齡殘疾兒童散布在11個鄉(xiāng)鎮(zhèn),170多個村。一些孩子由于殘疾程度重、居住偏遠、無人陪讀等原因無法入校就讀。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保康縣特殊教育學校自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成立送教專班,由譚興宏、張加榮、陳吉軍、張相英、黃宸五位老師,每月抽出專門時間,兵分兩路到保北和保南片區(qū)送教。
為了保證送教效果,??悼h特殊教育學校對學生進行了精細分類,根據(jù)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ABC三層,實行分層送教。對具備學習能力的A類學生,以送知識為主,送教內(nèi)容與在校生一致;對存在康復希望的B類學生,以送康復為主,從動作、感知、語言等方面進行康復訓練;對于重度殘疾的C類學生,以送愛心為主,幫助他們爭取相關政策、落實相關待遇。
在送教途中,有些地方不通公路,車子走不了,送教團隊只能步行前往。送教生中最遠的1戶距離縣城110公里,上門授課60分鐘,路上費時則需6小時。每一輪送教,每個組至少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夠完成。送教之路的艱辛與曲折,無法阻擋送教團隊堅實的腳步。莊旭老師兩次送教途中遭遇車禍,仍然堅持不下火線;總務主任陳吉軍把幾十斤重的輪椅扛到學生家中,累得幾近虛脫,依舊無怨無悔;原校長葉發(fā)源的私家車,常常行駛在送教路上,只為保證送教工作順利開展。
在送教團隊的愛與陪伴下,許多孩子都得到了成長。缺乏基本自理能力的學生紫怡學會了掃地、拖地、洗衣服;學生君怡實現(xiàn)了從坐到站,從被人扶行到獨立拄杖行走的蛻變。實施送教上門服務七年來,送教老師累計行程達6萬多公里,共為80多名殘疾學生,實施送教上門服務達1280多節(jié)次。
線上課程打破邊界
彌補送教頻次
為了提高送教效率、讓在家的孩子正常接受普惠教育,2020年起,??悼h特殊教育學校專門給有一定語言和思維能力但肢體殘疾行動不便的A類學生單獨編班,開設網(wǎng)絡直播課程。對于網(wǎng)絡直播課程,老師們同樣秉持著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的理念。為了讓沒有父母監(jiān)管的孩子君杰能上網(wǎng)課,送教團隊專門進山教君杰的奶奶用智能手機,確保君杰不落下一節(jié)網(wǎng)絡直播課。
老師們通過移動課堂教授孩子們識漢字、計算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等豐富實用的生活知識,并在期末采用線上一對一連線的方式,考查學生們的知識掌握情況。1200多節(jié)次、長達800多小時的移動課堂之中,孩子們仿佛突破了身體的限制,切實地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樂趣。
目前,保康縣特殊教育學校交叉使用網(wǎng)絡直播、線上微聊、上門送教三種教學形式,拓寬教學載體的同時,確保了每個孩子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教育。
除了教育幫扶外,殘障兒童及其家庭還需要切實的物質幫扶,所以送教團隊一邊做,一邊宣傳,先后吸引了88名志愿者參與送教,原先只有5人的送教隊伍愈發(fā)壯大。此外,為了給殘障學生及其家庭送去實實在在的幫助,送教團隊還積極爭取各類優(yōu)惠政策和資源。
“這些盲人專用電器給我減輕了太多的負擔,以后老婆和女兒自己在家就可以摸索著煮飯煮湯,不用燒柴火灶,簡單多了。”有嚴重智力障礙的全盲學生雨潔的父親,因為妻女全盲,常常忙完農(nóng)活還要忙家務、照顧妻女,看到一件件盲人專用電飯煲、電磁爐進入家中,他心里感到無比溫暖。
從“一人一案”的精準施策,到跋山涉水的送教上門,從康復器材到心理輔導,每一項政策的落地都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每一個因殘致困的家庭,助力著孩子們的成長。
2019年底,全縣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已全部入學,實現(xiàn)“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目前,全縣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先后有13名學生被評為市、縣“新時代好少年”“優(yōu)秀學生”“勞動實踐能手”。??悼h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張加榮說:“送教團隊一屆接著一屆干,在傳承與發(fā)展中踐行‘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理念,我們希望這群孩子能從可憐變得可愛,能適應社會,能有謀生的技能,獲得作為人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