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晶 通訊員 竺佳怡
在寒潮與秋雨中,秋天的第五個節(jié)氣來到了,10月8日,是寒露節(jié)氣。
寒露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古人觀察到,此節(jié)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海邊突然出現(xiàn)很多蛤蜊,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羽毛相似,古人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菊有黃華,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菊花,是秋天標(biāo)志性的植物,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典型意義的植物。菊花是什么時候進(jìn)入中國人的書寫的?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的《離騷》應(yīng)該是最早書寫菊的詩歌?!焙笔D書館古籍與地方文獻(xiàn)部潘玲博士說,“這里的菊是可食用的,它是香草,同時有美的形狀,美與實用兼?zhèn)?。中國古典美學(xué)倡導(dǎo)‘盡善盡美’,菊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中‘美善合一’的原則?!?/p>
潘玲介紹,文獻(xiàn)記載里的菊,大致有兩個脈絡(luò):在醫(yī)家、民俗記載中,菊因其實用性,入藥、入酒,祛病延年,辟邪長生;文人書寫中,菊因其花期、姿態(tài),被賦予高潔、脫俗等特質(zhì)。
周敦頤在《愛蓮說》中總結(jié):“菊,花之隱逸者也?!本盏倪@一特質(zhì)是由陶淵明發(fā)揚的。歸于田園的陶淵明,偏愛菊花。他的多首詩歌里,菊都是主角。“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薄扒锞沼屑焉?,浥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yuǎn)我遺世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潘玲說,這些詩作讓采菊東籬的詩人形象和不慕名利、真實自得的超然境界互映,成為文人的理想。
唐代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典雅》中說“落花無語,人淡如菊”?!熬瘴幢亍?,是詩人在詠菊中寄托自己的真情,成為幽雅貞靜、安苦守節(jié)的象征。”潘玲說。
自陶淵明后,大量文人以菊為題,以菊類比君子的潔身自好。“不是花中最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菊花》);“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晴”(唐·白居易《詠菊》);“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宋·蘇軾《贈劉景文》);“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宋·朱淑真《黃花》)。
原產(chǎn)于中國的菊,在世俗生活中是另外的風(fēng)景。潘玲介紹,宋代《夢梁錄》里記載,南宋臨安城從宮中到富戶、中人之家,都要買菊、賞菊,當(dāng)時培育出的菊花有七八十種,香氣持久,白色花瓣黃色花蕊的品種最受歡迎。清代文獻(xiàn)記載,京城里新開的店鋪堆菊花山招攬生意;乾隆年間廣東中山就有菊花大會。不論是超然的文人理想,還是熱鬧的市井時令,菊花與人的密切關(guān)系,正是美善合一的不斷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