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滿屋子的陶器。
圖為:做鍋盔爐內(nèi)膽。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羅序文 通訊員 肖瀟
夏裕谷做夢都沒有想到,他的一身絕學(xué)正加速失傳。
5月23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穿過荊州城北高速路等多個工地,走過拆遷瓦礫,從一條泥濘小路找到省級非遺“郢城泥陶”唯一傳承人夏裕谷的家。
夏家三間平房,不遠(yuǎn)處是燒陶的窯廠。屋里擺滿各種陶器,白色的壺、紅色的罐、灰色的鼎……其中兩樣很特別,一是“倒灌壺”,被稱作“荊楚一絕”,壺底一個洞,水從壺底倒入而不會流出來;二是陰陽壺,一個壺可裝兩種酒,古裝電視劇中經(jīng)常見到的好酒毒酒共處一壺,即是這種。
夏裕谷今年80歲,說話要戴助聽器,步履蹣跚,手患風(fēng)濕,沒法做陶了。他祖籍重慶涪陵,當(dāng)?shù)厥a(chǎn)榨菜,父輩做的榨菜壇子、水缸、茶壺等銷往全國各地。他14歲學(xué)藝,3個月出師,上世紀(jì)70年代來到荊州定居,被聘為江陵楚都陶瓷廠工程師,還當(dāng)過廠長。
荊州是楚國古都,自古以來就燒陶。“郢城泥陶”是楚文化重要部分。夏裕谷到荊州后就用荊州黏土燒制“郢城泥陶”。
“郢城泥陶”工藝復(fù)雜,僅取土環(huán)節(jié)就很繁瑣:找土,要本地水邊的黏土;洗土,將黏土浸泡水中沉淀,去掉沙石雜質(zhì);曬土,去掉泥漿水分;割土,用鐵絲在土中來回推拉,進(jìn)一步除雜;夯土,把土做成長方體,用塑料包裹好,保留一定水分。在取土?xí)r,泥陶師傅甚至?xí)蒙囝^嘗泥巴味道。黏土酸味重,舌頭一舔就知道。
2003年,有人拿個老罐子找到夏裕谷,問他能否做仿古陶器。次年,楚國時期的鼎、壺、盒、編鐘等全部被夏裕谷用泥陶仿制出來。此后,夏裕谷開始燒制仿古陶器,“倒灌壺”“陰陽壺”一度讓他聞名全國。
但時過境遷,“郢城泥陶”和夏裕谷的命運(yùn)截然不同。夏裕谷得到非遺傳承人榮譽(yù),而“郢城泥陶”日漸被人遺忘。現(xiàn)在找夏裕谷訂貨的老板,多為定制鍋盔爐內(nèi)膽。滿屋子壇壇罐罐,有看上眼的,他們也會拿走一兩樣。
江漢平原流行吃鍋盔。公安縣做鍋盔的人多,做鍋盔爐子的老板也多,都找夏裕谷訂貨。他自己不能做了,就喊以前燒陶的同事過來做。
有市場,鍋盔爐內(nèi)膽才有銷路,“郢城泥陶”勉強(qiáng)還有產(chǎn)品問世。沒有市場,手藝掙不到錢,就沒人學(xué),傳承也就成為空話?!盁?,天天和泥巴打交道,又臟又累,現(xiàn)在年輕人更加不想學(xué)?!毕脑9日f,他的三個兒子沒有一個愿意跟他學(xué),孫子因工地生意不好回來學(xué)藝,兩年過去,也只能做個花缽。
除傳承乏人,夏裕谷操心的還有,城市擴(kuò)建的拆遷太快。要是窯廠被拆遷,沒地方燒窯,更沒法做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