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世紀,此時的中國正處在文化藝術空前繁榮的北宋。從都城開封往南約700公里左右,有一處古鎮(zhèn),名為羊樓洞。自唐太和年間皇詔普種山茶起,這里就開始培植、加工茶葉。到了宋代,因為需要以磚茶作為通貨與蒙古進行茶馬交易,這里漸漸形成了一條茶馬道。
彼時,北宋朝廷上下想的不過是靠這磚茶與蒙古等西邊的外邦換取諸如馬匹之類的物資。而在一千多年后,歷史輪回,這一次,羊樓洞磚茶成為了各國合作的紐帶,拉近了我們與世界的距離。
在近日召開的上合組織成員國旅游部長會議上,羊樓洞青磚茶得到了各國代表的高度評價。
萬里茶道,是我省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一條重要的文化紐帶。在這條享譽世界的國際商貿通道中,湖北扮演著磚茶產地和貿易中心的地位。赤壁羊樓洞從公元11世紀宋代開始,生產的磚茶就成為與蒙古貿易的主要商品。到清朝乾隆年間,羊樓洞每年生產的10萬盒磚茶,經過武漢、襄陽,到西安、內蒙、新疆,遠銷蒙古和俄羅斯。
——湖北日報
羊樓洞位于鄂東南與湖南交界的地方,唐宋時期屬鄂州,明清時期屬武昌府蒲圻縣(即今赤壁市)。
這里早在漢晉時期就有種茶記載,唐代普種山茶,茶葉成為主業(yè),到明朝已是著名的茶葉產地和貿易中心,磚茶的制售更是獨樹一幟、堪稱一絕。羊樓洞不僅是磚茶之鄉(xiāng)、中國青磚茶的原產地,更是興盛達兩個世紀的“中俄萬里茶道”的重要源頭。
羊樓洞古鎮(zhèn)早在幾百年前,就是一個人口超過四萬,擁有200家茶莊的國際貿易集散地。居民來自10多個國家,他們用源源不斷的車馬,將靈山秀水砌成的茶磚用雞公車從羊樓洞運到20多公里外的新店裝船。一路風塵,舟車相連,蹄帆交替,開創(chuàng)出了一條遙遙萬里的茶馬古道。
▲羊樓洞古街的前世今生
▲19世紀末的羊樓洞茶葉包裝廠
▲萬里茶道路線圖
在這里,用腳步丈量歲月的悠長,久遠的年代里傳來的陣陣車轍聲,看石板碾槽里深藏著熙來攘往的繁華?!八煞迦胙驑?,茶香繞鳳丘,古韻珠洞曉,月旁石人瘦。”前人的一首古詩點出了羊樓洞古鎮(zhèn)茶香繚繞的美好意境。
漫步街頭,重溫昔日繁華,曾經車水馬龍,如織人流,已漸漸遠去;往事拾遺,南來北往商賈,曾在吊腳樓觥籌交錯,演繹的百年愛恨情仇,酸甜苦辣,早已鐫刻在青石板上;歲月留痕,青石板清晰可見的深槽,是獨輪車攆出的古老歌謠。
如今這里昔日茶葉貿易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沒有了店鋪和客商,整個街道雖有鎮(zhèn)民居住,但人煙稀少,一片寂靜,完全看不到歷史上“小漢口”的痕跡。唯有石板路上被獨輪車碾出的深槽,似乎還在無言地訴說著小鎮(zhèn)從前的繁華。
鄉(xiāng)道,故墻,舊屋,興盛了兩個世紀的中俄茶葉之路的古鎮(zhèn),變得寧靜而又祥和。如今羊樓洞明清石板街卻是中國制茶業(yè)的縮影,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繁華。
茶園、清泉、寺廟,這些遺世的風景一起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迎接著慕名來此的游人。
茶園
在羊樓洞的南麓有座松峰山,以產綠茶出名,山坡遍植茶樹,是松峰綠茶的故鄉(xiāng)。因為最近舉行的上合組織成員國會議,羊樓洞萬畝茶園再一次成為了人們的焦點。
遠眺茶園,千傾碧波,茶海綠浪,山水相依,氣象萬千,贏得人們深情贊賞。茶園擁有茶地10033畝,是全省最大的商品茶生產基地,是全國三大茶葉產地之一。
這些茶園背后,多的是“川”字牌青磚茶幾百余年來的故事。今天的羊樓洞,萬畝茶園仍在,百年老字號品牌仍在。這一座前人辛苦建立起來的綠色寶庫,正以新的面貌迎接前來觀光旅游的人。
清泉
羊樓洞東面松峰山北麓有蒲圻四十八名泉之——觀音泉。觀音泉水穿街而過,泉水之名取自古鎮(zhèn)之南的一口古井,泉水清冽甘甜,永不干涸。傳說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為保這里的山民與茶樹不受干旱之苦,埋下寶瓶,化為泉井。
寺廟
圓通寺與赤壁四十八泉之一的觀音泉和赤壁著名景點陸水湖相毗鄰,是鄂西南海內知名的一大古剎。不但能為佛門播灑清涼,而且與毗鄰的觀音泉、陸水湖互映生輝,為羊樓洞這一國際名鎮(zhèn)再現(xiàn)昔目風姿、為咸寧的旅游經濟和宗教事業(yè)著上濃濃的一筆。
千年后的羊樓洞,
因為一次重要的會議讓人們重新認識了她,
故事很長,但文字很短,
羊樓洞未來有無限可能,
剩下的故事,就留待我們慢慢書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