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取暖器旁睡了半小時,醒來就成“低溫燙傷”
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25日訊60歲的張先生坐在取暖器旁看電視,一不留神睡著了,連續(xù)烘烤半小時,遭遇“低溫燙傷”。最近像張先生這樣因取暖不當而燙傷的市民不少。
25日,長航總醫(yī)院腎病內分泌科,張先生仍疑惑,低溫怎么也能致燙傷。他回憶,幾天前,吃完晚飯,靠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取暖器距離沙發(fā)約有1.5米遠,張先生感覺舒適,他覺得這樣一個距離是安全的,便將取暖器調到最大。誰想,一時犯困,竟睡了半個小時。
半小時后醒來,他感到左邊褲管內一陣發(fā)熱,左小腿有些瘙癢不適。第二天,左小腿上竟然出現兩塊4厘米左右的水泡。張先生認為不嚴重,他擠破了水泡,用過去看病剩下的敷料包好。
然而,傷口不僅沒有愈合還變成了霉白色,這才不得不到醫(yī)院看病。該院腎病內分泌科郭愛莉主任認為,張先生是“低溫燙傷”,由于他患有糖尿病多年,末梢神經發(fā)生了病變,皮膚對溫度的感覺遲鈍,出現燙傷。敷料的封閉環(huán)境更易孳生厭氧菌,致使傷口感染加重。
據悉,“低溫燙傷”與高溫燙傷相對應,發(fā)生時往往不易覺察,疼痛感也不那么明顯,但危害卻并不比高溫燙傷小。接觸70℃的溫度持續(xù)1分鐘,皮膚就可能被燙傷;皮膚接觸60℃的溫度持續(xù)5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因此低溫燙傷被比作溫水煮青蛙。
造成低溫燙傷的設備主要有:電熱毯、暖寶寶、熱水袋等。一般情況下,燙傷多發(fā)生在人體下肢。感覺較遲鈍的老人、孩子以糖尿病患者往往是多發(fā)人群。
提醒市民最好不要長時間接觸溫度超過體溫的物品。使用暖寶寶、熱水袋等不要直接接觸皮膚,用布包裹隔熱。
發(fā)生低溫燙傷后,可先用涼毛巾或涼水沖一下燙傷處降溫,及時就醫(yī)。不要壓破水泡或是涂抹牙膏、醬油等,以免引發(f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