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縷傳遞溫暖的火種在甘肅省榆中縣新營鄉(xiāng)紅土坡小學燃起——海瀾之家聯(lián)合暖流計劃、網易平臺共同發(fā)起了“多一克溫暖”公益項目,每每寒冬將至,一輛輛滿載加厚羽絨服的車隊,以及無數(shù)愛心志愿者便涌向廣袤山區(qū)提供溫暖援助。五年來,“多一克溫暖”走過全國19個省,覆蓋200余個地區(qū)上千所學校,送出價值兩千多萬的冬衣。從杜淳、好妹妹樂隊、楊威加入捐贈隊伍,到丁磊協(xié)力網易打造溫暖課程平臺,從公益主題曲《多一克溫暖》傳唱,再到陸川監(jiān)制公益微電影《信歌》,海瀾之家集結各方力量,只為讓更多人了解山區(qū)兒童現(xiàn)狀并參加到公益行動中來。2018年,海瀾之家仍然在路上。
公益五年,心中有愛讓溫暖“多一克”
幫助孩子們溫暖過冬,是海瀾之家不變的初心。海瀾集團總裁周立宸曾表示:“我們不會把用不完的庫存貨給孩子,為了能讓溫暖更貼心,我們力求全程參與,每一件冬衣為孩子們量身定制。”從云南到北疆,從榆中到赤城,五年來,海瀾之家最遠跨越四千多公里,送出近9萬件冬衣。今年,海瀾之家將川滇交界處的紅旗小學作為起點。這里處于海拔兩千多米的大涼山彝族自治區(qū),這里剛步入11月氣溫便降至零下,而且常因為濃重霧氣而難以見到陽光。
捐贈車隊小心翼翼地行駛過霧氣彌漫的山間泥路。在這條漫長的山路上,時不時能看見有孩子在趕路。紅旗小學的學生大多數(shù)分散居住在周圍的彝族村落,在交通不便的大涼山,他們?yōu)榱松蠈W,不得不每天一步一滑地走過幾里山路。入冬后,氣溫降低,凍土更加濕滑。
歷時五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經過了陡峭的懸崖與泥濘的路坑,志愿者們終于帶著羽絨服等物資來到了紅旗小學。這里的孩子們大多穿著單薄,很多孩子穿的都是哥哥姐姐們穿不下的舊衣服,不僅不合身,也不太保暖,握筆寫字的小手凍得通紅。支教老師說:“這里的冬天非常濕冷,無奈孩子們穿不起羽絨服,現(xiàn)在他們冬天來上課可就暖和多了。”
盡管孩子們年紀很小,有些甚至還不會講普通話,但當他們怯生生地接過嶄新的羽絨服時,還是認真地說上一句“卡莎莎”,這在彝族語言中正是用來表達感恩之意。志愿者擔心孩子們著涼,一個個檢查拉鏈有沒有拉好,尺寸合不合身……身體暖和了,孩子們難掩換上新衣服的興奮,笑得像一顆顆小太陽,讓冷風褪去了幾分凜冽。
公益五年,行中有善讓溫暖“多一課”
從捐助書本文具,到去年好妹妹樂隊和奧運冠軍楊威為山區(qū)兒童帶來生動的音樂、美術和體育課程,海瀾之家一直思考如何讓“多一克溫暖”發(fā)揮出更大能量。今年,海瀾之家更將溫暖從“多一克”升級到“多一課”。公益發(fā)起人之一丁磊在此前的發(fā)布會上表示:“山區(qū)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資源相對匱乏的環(huán)境下,沒有被充分地激發(fā),他們也渴望看到更大的世界。”
文古羅才是紅旗小學學前班的班長,雖然年僅五歲,但在大涼山便已是可以獨自上學的大孩子了。當問及有什么愿望時,他有些靦腆:“希望能一直上學,長大了去看看大山之外是什么樣。”其實,這也是每一個大涼山區(qū)孩子的心愿,但無奈的是這里師資力量匱乏。紅旗小學僅有兩位支教老師,負責全校80多個孩子從學前班到二年級的語文課與數(shù)學課,但也因為僅有兩名老師,目前孩子們無法接觸到其它課程。
捐贈當天,“多一克溫暖”的支教老師來到孩子們身邊,帶來生動有趣的手工課、繪畫課與地理課。這可能是孩子們第一次用畫筆蘸顏料,第一次和小伙伴一起完成一幅畫,第一次玩地理拼圖,第一次收到印滿壯美風景的明信片。他們眼中閃爍著無法掩蓋的求知欲,這也使得志愿者們再次感受到肩上的重擔。
不止于此,教育更需要春風化雨的長期陪伴。由海瀾之家攜手網易新聞,聯(lián)合中國大學MOOC在線上孵化打造“多一課溫暖”課程平臺,讓孩子們即使身處偏遠山區(qū)也能獲得最新的科學知識。五年公益之路,實實在在的善舉不斷累積,“多一克溫暖”為偏遠山區(qū)的孩子們帶來了許多切實的改變。
公益五年,“多一克溫暖”一直在路上
俠之大者謂之“仁”,惻隱不忍謂之“慈”。“多一克溫暖”始于海瀾之家的仁慈之念,所謂“仁”,是天底下有我也有你的推己及人,所謂“慈”,是念茲在茲的將心比心。面對山區(qū)兒童遇到的困難與內心的渴望,海瀾之家將這份仁慈信念化作了五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海瀾之家也深知,物質升級帶給孩子們的溫暖始終是有限的,只有授人以漁,溫暖才能續(xù)航更久。
凜冬將至,好在海瀾之家來得比寒風更快一點。秉持良善的理念,踐行為善的道路,“多一克溫暖”見證了善意的匯聚和堅守。公益無法單憑一腔熱血,未來播散溫暖的旅程還有很長,海瀾之家會一直在路上。
五年來,“多一克溫暖”公益項目已經走過大半個中國,數(shù)以萬計的山區(qū)兒童穿上溫暖的羽絨服,他們冬天不再寒冷。愛心力量涓流匯聚,終成江河。